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環保趨勢是市場商機?還是市場殺機?你準備好迎接環保時代了嗎?

環保趨勢是市場商機?還是市場殺機?

1. 環保趨勢是一種市場商機

環保課題已經成為一股潮流趨勢,成為人人關注的焦點。由環保所牽涉到的影響範圍也逐漸擴大,從蘇花高是否興建到地球暖化問題、從政府是否鼓勵石化業發展到社會企業責任的種樹行為,從個人的垃圾分類到吃葷或吃素,這些都是消費者生活週遭會碰到的層面,也是與環保息息相關的社會課題。

任何社會趨勢都可以演進新的市場商機,環保趨勢當然也不例外。在筆者所寫的「提倡環保意識不如提倡環保商機」、「環保行銷時代正來臨」等文中認為與其以道德面提倡環保意識,不如以利益面誘導環保商機,讓業者與消費者在「有利可圖」的前提下同時落實環保主張,才是追求環保落實的可行方法。當然這種環保行銷的趨勢也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焦點。

2.環保趨勢可能是一種市場殺機

但是我們在市場中也可發現例外一個趨勢,在環保意識下,許多產業也面臨逐漸被質疑甚至可能被淘汰的命運。例如保麗龍與免洗碗免洗筷產業在B型肝炎盛行時期曾經紅極一時,且也成功保護台灣消費者渡過B型肝炎大感染的危機,但在環保意識下,逐漸被紙纇容器所取代。而現在更高標準的環保意識甚至提倡自備環保筷、環保餐盒,因此拋棄式紙類容器是否會步上被取代的後塵值得關注。

這就是環保意識對產業面所產生的衝擊,消費者的使用需求仍然存在,但是不同時空、不同價值觀、不同衛生條件、不同經濟實力…等因素,會對環保有不同要求與期待,這些都可能影響消費者的行為特性,進而對產業面造成根本的影響。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環保購物袋逐漸興起(越來越多賣場販賣可愛美觀的環保購物袋)、塑膠袋市場需求逐漸縮小(許多商店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許多消費者也主動不使用塑膠袋)的趨勢上。

環保意識對某些產業的衝擊絕對不僅是A由B取代的關係,甚至有可能是直接訴求某些使用需求不須存在。以清潔劑為例,許多清潔劑含有化學物質,不僅可能對使用者皮膚造成影響,造成的污染更被許多人所詬病,現在越來越多人不僅主張應該使用天然的清潔劑,甚至有些主張不要用清潔劑,例如日前由經濟部水利署發起的台灣河川日活動,選在世界地球日前夕,結合民間社會團體與地方政府機關,發起「愛護河川」的活動,參與活動的人員宣示在日常生活為河川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推動「今天不使用清潔劑」運動,減少日常生活使用化清潔劑的機會,降低污染。(註一)這種「減少使用清潔劑」的訴求將使得消費者使用頻率降低,進而對相關產業造成衝擊。

由此可知,環保趨勢對部分產業而言是新商機的開始,但也可能對部分產業造成「殺機」。而當環保趨勢越來越成為主流價值時,有違背環保趨勢的產業必須盡快調整自己的商品力,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否則將有可能在消費者找到替代性方法後成為被淘汰的產業。

3. 不可忽視消費者對環保意識的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的環保意識越來越高漲,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我們發現許多消費者願意為環保多盡一份心力,甚至可以為了環保而讓自己生活稍微不便利,例如

86.4﹪認為「.我應該為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的問題盡一份心力」;
78.4﹪認為「.我擔心人類的過度消費會耗盡地球資源」;
76.4﹪認為「我會仔細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可再利用的物資」;
62.6﹪認為「我在消費時會優先選擇環保的產品,即使貴一點也無妨」;
58.6﹪認為「我出門購物會自備購物袋」;
46.2﹪認為「為了減少空氣污染,我選擇騎腳踏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

相較於

77.3﹪認為「我買東西時,價錢是第一優先的考慮因素」;
51.0﹪認為「.與其把舊的東西拿去修理,不如買新的」;
36.0﹪認為「我經常更換日常用品的品牌,以追求新鮮感」;


可看出消費者對環保的意識與行為比例其實不低,甚至有些層面上已經高過對價格的重視、可以為了環保而讓自己稍微不方便、稍微貴一點。

4. 必須對環保趨勢做好因應

因此業者與行銷人員不應該忽視消費者在環保意識上的增長趨勢,而必須好好思考這種環保趨勢下所可能對產業造成的商機與危機,做好因應。倘若業者不願讓自己的產品更符合環保趨勢,而純粹只想要以價格來吸引消費者,並且忽視消費者在追求環保所可能具備的能量,有可能在未來,環保對此產業而言不僅是一種危機,也可能是一種讓其產業永遠消失的殺手。值得相關產業行銷人員與業者的警惕。

你準備好迎接環保時代了嗎?

1. 過度消費資源超過地球負擔的程度,進而引起相關問題

追求環保,在現在彷彿是一個潮流趨勢,什麼東西都可以跟環保扣上關係,尤其現在很多企業藉由環保之名作行銷之實,可能會讓人仍有過度消費的可能,這種環保行銷讓環保的真正意涵似乎有失焦的可能。

為什麼需要環境保護,主因之一在於人類所使用的資源超過環境所能承載的能力,因此環境不斷受到傷害,需要被保護與療癒。若以「永續」的概念來看,現代人的生活模式對於環境的衝擊無疑地已經過度消費了此一世代所能消費的「環境財配額」,而先「預支」了後世子孫的消費權利,進而造成「環境使用上跨世代的不公平」。

這種過度消費超出地球所能承受的範圍,進而表現在環境與生態鏈的改變,例如地球暖化、全球氣候異常、物種改變、人類免疫系統的弱化、新疾病的興起….等。

2.平日習慣可能有過度消費,也因此會對環境造成衝擊

站在企業的角度而言,鼓勵一種環保消費,亦即在滿足慾望的前提下,捨棄以往比較不環保的消費,進而採行比較環保的消費。但如果從「只要消費,就會對環境產生衝擊」的角度來看,實際減少消費才是對環保最大的支持。

若從「是否過度消費」的角度來看我們日常生活型態,其實有很多層面是我們平常沒有注意到的習慣,但是這些習慣卻可能對環境造成重大衝擊。例如現在很多消費者喜歡去「吃到飽」餐廳,亦即花固定的錢,就可以「充分」享受到自己想要享受的美食。原本這種「吃到飽」模式的餐廳型態,站在供需角度來看,如果業者認為就整體來看以這樣的價格可以提供這樣的無限量美食可以有賺頭,如果饕客任何以自己的意願與能力來看這樣的價格可以讓自己充分享受到美食,則這種吃到飽模式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這只是種市場行為。

但是如果從環保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人的過量消費就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現在常被討論的「葷食」與「素食」何者較環保的議題,有環保人士發現當人類食用一公斤的肉類時,就等於食用了數倍乃至於數十倍的植物(因為動物要長出一公斤的肉就必須食用很多的植物類食物)。因此過度食用肉類對環境其實是一種過度消耗。

而偏偏「吃到飽」模式的餐廳提供了很多的海鮮與牛豬雞羊各式肉品美食,很多饕客會去「吃到飽」餐廳消費主要也是為了要盡情享受這些水陸各式動物肉品美食,而這種「盡情」往往會超過自己原本一餐合適的飲食量,為了「撈本」,而造成過度飲食與過度浪費。因此「吃到飽」消費雖然深獲許多台灣消費者的青睞,但是對環保可能造成很大的負擔。

3. 要落實環保,必須調整日常習性

這樣的「吃到飽」趨勢不僅對環保產生衝擊,也可能對個人健康造成危害(因為過度飲食),因此有立法委員打算提案要求衛生署勸導業者勿以「吃到飽」為訴求,以改善這種「吃到飽」的風潮。(註一)雖然是否適合以立法來禁止民間消費行為是一個爭議,但是立委有這樣的想法也突顯出來一個現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會超過適當的範圍,進而成為過度消費,造成對環境的過度負擔。誠然何謂「適當」?何謂「過度」?其標準仍是非常模糊,但消費者應該要有心理準備,如果真的要落實環保訴求,日常生活的某些行為就可能必須要所有調整。

4.消費者有環保意識,也有環保行為

消費者是否願意調整,必須要看消費者把環保看得多重要?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如圖一),在台灣的13-64歲消費者中,具有環保態度的比例頗高,例如「我應該為地球生態與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佔 86.4%、「我擔心人類的過度消費會耗盡地球資源」78.4%。再者我們也發現消費者實際的環保行為雖然略低,但大部分消費者也已經有基本的環保行為,例如「我會仔細做好垃圾分類,回收可利用物資」有76.4%、「願意多花錢購買天然食品或無農藥蔬果」66.1%、「消費時會優先選擇環保產品,貴一點無妨」62.6%、「出門購物會自備購物袋」58.6%、「為減少空污,選擇騎單車或搭大眾交通工具」46.2%。




由此可知,大部分的消費者不僅有環保意識,也有基本的環保行為。因此如果要以環保為由而希望消費者改變某些消費行為,其實是可以期待的。但是我們也了解過度要求落實環保主張將會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與便利性造成衝擊,而完全的放任消費者過度消費彷彿也不利於環保主張的落實,因此在環保意識越來越被消費者所認識甚至接受的環保時代裡,如何取得「便利、消費樂趣」與「落實環保,減少對環境的衝擊」這兩者的平衡關係,其實還有待後續的觀察。

5. 環保時代裡可同時落實環保環境與環保身心

但是就長遠來說,消費者必須有個認識,就是以前的大消費、沒有限制的行銷特性應該有所調整,重新過一種比較簡單的生活,某種程度轉移自己的物質消費慾望到心靈層次的滿足與昇華,除了可以讓整體環境更好,也可以讓自己的身心更好。

從這點來看,環保時代的真正落實,可以從環保環境與環保身心,這兩方面,一同來落實。這方面,有待你我共同來努力。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