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嚴長壽 節慶活動:以在地特色創造全球商機

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節慶活動:以在地特色創造全球商機

從台北燈會到宜蘭童玩節,台灣曾經成功藉著大型活動增加國家和城市的魅力,不過要可長可久,必須找出更具地方特色、更有產業深度和國際優勢的主題。

每年元宵節前後,台灣從北到南都是燈會,一場接著一場。從中、小型燈籠,到一、二十公尺高的大型雷射電動燈座,讓人目不暇給。

逛完燈會,順便到附近的風景區遊覽,是現代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休閒活動。其實,就在十幾年前,台灣的節慶活動還非常貧乏,是許多人貢獻創意和努力,才有今天這種繁花怒放般的成果。

十幾年前,現在在交通大學任教的毛治國教授擔任交通部觀光局長,他提出一個構想,希望將中華文化中傳統的民俗節慶做完整的包裝,增加國家和城市的魅力,吸引國內、外觀光客。因此,一九九○年,有了第一屆「台北燈會」的誕生。

台北燈會從元宵節提燈籠的習俗延伸而出,就在開闊的中正紀念堂,綻放第一道光芒。除了邀請國內燈籠設計師傅創作大型作品外,國內企業和世界各國的旅遊局、航空公司也共襄盛舉,提供燈籠參展。

掀起觀光熱潮,也挽救傳統文化

這個國內首創的大型燈會,持續一週。廣場上還有民俗活動表演,另外開闢民俗街,製作傳統捏麵人、糖葫蘆、中國結的老師傅齊聚在此,表演他們的傳家絕活。一時間,人潮不絕,長者來這裡回味昔日生活,年輕人在這裡尋找新鮮樂趣。

除了為台北掀起觀光熱潮,台北燈會也挽救了燈藝技術失傳的危機。
當時社會對民俗文化不太重視,對燈籠的需求愈來愈少,燈藝師傅只能在寺廟中,配合祭拜慶典製作燈籠,願意學習做燈籠的人,跟著寥落無幾。

有了台北燈會,一時之間,各單位競搶人才、各色燈籠爭奇鬥豔。這為燈藝師傅提供了新的舞台,也激起年輕人學習這項傳統技藝的興趣。

過了幾年,台北燈會更上軌道、更具規模,也成為外交部、新聞局、觀光局等涉外單位邀請國外貴賓、媒體來台訪問的最佳名目。在外交處境艱困,各國部長級以上官員來訪經常受阻的情況下,觀光產業,意外成為台灣推動外交的另一個管道。

不過,台北燈會的規模逐年成長,在人力、財力上,都開始成為觀光局的沉重負擔。
我當時擔任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協助台北燈會募款,很明瞭這個難處。因此,我建議觀光局將舉辦節慶活動的工作轉移給地方政府。其實,中央政府為節慶活動扮演很好的示範作用,階段性任務算是完成了。

觀光局也極力接洽地方政府,令人遺憾的是,大家雙手一攤,興趣缺缺。觀光局得到的回應都是,「觀光局可以來辦啊。而且我們沒人沒錢,除非你們派人來,負擔所有財務,我們只願意出借場地。」地方政府似乎都認為此事無益地方,盛極一時的燈會,竟有走不出台北的窘況。

直到這幾年,情勢逆轉。
地方政府和政治人物似乎驟然發現,辦一場燈會不只能躍上全國媒體,還可以贏得民眾的掌聲。不只各縣市積極爭取,已經辦過燈會的地方,即使沒有觀光局,也自己找錢,想盡辦法辦下去,使得元宵期間,台灣到處有大型燈會。

這現象,往好的方面想,表示地方政府開始重視節慶觀光。但從壞的角度看,各地燈會沒有特色,重複性過高,其實是國家整體資源的浪費。

元宵節其實是非常傳統而有特色的節慶,尤其製作燈籠、提燈遊行,本來就是全民參與的最佳親子活動。曾幾何時,本該參與的民眾,成了置身事外的旁觀者,而除了定點的燈會與放煙火之外,地方政府也想不出更有創意的活動,真是非常可惜!

倉促規劃的反效果

台北燈會之後,宜蘭縣政府也成功舉辦了國際童玩節,大幅提升地方的知名度。這股風氣又傳到全國各個角落,有以魚類為號召的黑鮪魚季、曼波魚季、旗魚季,有以花卉為主題的海芋節、油桐花季、國際花卉博覽會⋯⋯,也有以各種食品為焦點的客家美食節、牛奶節、糖果節。

縣市政府重新發現地方資源,這種用心應該被肯定。但是觀察各項節慶的進行也發現,有些確實規劃完善,也達到發展地方觀光的目標,有些地方卻倉促進行,窮一年的預算辦了幾場大活動,風光的景象在活動結束後,卻像煙火乍現即逝。

舉辦節慶活動是發展觀光的手法之一,目的是藉由大型活動吸引媒體報導,促使更多外地人前來,進而發現這個地方的風光特色,甚至吸引第二、第三階段的旅人前來,創造觀光延續的效果。

但是,目前很多鄉鎮連基本旅遊設施都不健全。飯店、旅館、民宿不夠,餐廳的菜色和服務欠佳,公共廁所不是數量不足,就是衛生情況令人卻步。因此,好不容易花大錢招攬來遊客,卻也暴露出這個地方的粗陋。活動結束,觀光客也散了,花錢還造成反效果,真是划不來。

甚至,有些地方為了整出趕辦活動的空地和停車場,還砍伐樹林,嚴重傷害環境,與永續經營的理念背道而馳。

童玩節功成身退

不論是城市或鄉村,觀光規劃的原則,應該從基礎建設做起,讓旅客的食、住、行,達到某個程度的品質。然後找出能吸引觀光客的特色,是山,是水或是人文風情。根據這些特色,設計內涵豐富的旅遊動線,遊客才可能前來,而且源源不絕。

以台灣發展較為成熟的宜蘭國際童玩節來看,童玩節在十二年前創辦之初,的確是地方政府以創意推廣觀光的良好示範。但是,童玩節只能扮演火車頭吸引人潮,還得有計畫地包裝溫泉、民宿等配套產業,讓旅客在非童玩節期間也願意造訪宜蘭,才算完成觀光永續發展的目的。

而且,當一個節慶活動的市場成熟以後,政府就應該功成身退。如果持續做同樣的事,節目內容也和當地特色無關,如此一旦別的縣市加入競爭,提供更精采的節目,再好的活動都會像童玩節一樣失去魅力,最後黯然收場。

其實,宜蘭縣政府應該感到欣慰。一個推廣題材如果和地方人文缺乏密切關聯(童玩節的節目大部分由國際表演團隊演出),能持續舉辦五、六年已經非常了不起。更何況,童玩節年年吸引新遊客,有效擴大了宜蘭的溫泉、民宿、休閒農場的商機。

童玩節畫下句點了。宜蘭現在要努力的,不是再創造一個像童玩節的活動,讓觀光客來得更多,而是尋找和發揮自己的優勢,吸引旅客來得更頻繁,留得更久。

這些觀念,不僅適用於地方觀光,要舉辦國際大型活動吸引全球旅客,也是如此。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