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奇特的、曖昧的海市蜃樓 巴塞隆納水利大廈

【TEXT、PHOTOS=謝淳鈺(Cynthia chun yu Hsieh)】

當每個建築師都如同蓋印章似地,瘋狂地在世界各個角落建構具有個人「獨特」風格的建築,Jean Nouvel卻不願落入這樣的遊戲,多樣、挑戰自我,忠實地呈現每個案子該有的本質與當地精神,是Nouvel的堅持,於是,他的作品訴說的不是他個人的語言,而是透過他與當地涵構、建築自身的對話,因而二○○八年三月三十一號,今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出爐,Nouvel可說實至名歸,這個多年來對光線、材質處理相當細膩;擁有追求新概念的過人勇氣,並挑戰既有成規、超越建築藩籬的怪才建築師,終於拿到他應得的榮譽。



將於今年六月二日在華盛頓的頒獎典禮上接受這座業界最高榮譽、被稱為「建築界諾貝爾」的年度大獎,獲知得獎的Nouvel在接受電話專訪的時候,表現相當驚訝,他說,早些年他曾經認為他有機會得到這個獎項,但是結果並沒有,因此他並沒有預期這次會得到這個獎。談到他對建築的想法,他表示,「我對於一成不變的國際樣式相當厭倦,我喜歡創造一個可以和都市連結成一個故事的建築,像是與當地地標融合等等……。我認為建築的涵構、業主都可以替這個建築賦予某個程度的精神,因而我所創造的建築是真正屬於該地的建築,符合每個涉入該棟建築的因子,解決它們所需求的問題。」

光線一直以來都是Nouvel玩的最巧妙的素材,例如他的成名作—法國巴黎阿拉伯文化中心,此棟建築以巧妙運用自然光出名,以阿拉伯圖騰語彙設計建物立面,並鑲入可調節的金屬透鏡,調節外界透進室內的自然光量,於一九八七年啟用,大為驚豔當時的建築界。巴黎布利碼頭博物館也是另一個玩味光影的Nouvel傑作,讓自然光從一個立體藍綠彩色玻璃窗引進,運用不同層次介質,使參觀者移動時產生光線起伏的魔幻效果。除了自然光,Nouvel也開始嘗試利用人工光源包覆建築,二○○五年九月十三日落成的巴塞隆納水利大廈(Torre Agbar)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為了拍攝它在夜晚猶如巨大夜明珠的情形,筆者不辭勞苦地等待夏日的巴塞隆納夜幕低垂,在晚間十點終於看到了璀璨的、華麗的、魔幻的Nouvel夜明珠。



Nouvel憶及他當初設計這個案子,談到這座大廈彷彿是蒙瑟拉特山(Montserrat)之間吹起的風引來加泰蘭古代令人著迷的遠處回音,這座在卡泰隆尼亞區猶如精神地標的山脈,當地人相當喜愛,也是高第設計聖家堂(Sagrada Familia)的創作靈感,而Nouvel的水利大廈 (阿格壩大廈Torre Agbar) 呼應著這座聖山,像是間歇性的活泉,筆直地衝向巴塞隆納的天際線,是巴塞隆納21世紀新象徵,落成後每年新年的倒數活動,配合煙火,都在此舉辨。



就外觀上來說,本案標高142公尺,外皮由鋼鐵與玻璃包覆,傳達出該棟建築為水利大樓的精神,一個猶如水面般平滑;延續、璀璨而穿透的材質,內部結構為兩個非同心圓的蛋型圓柱體,這座半透明的31層大樓內部沒有柱子,混凝土澆注第一層結構,其外第一層由土、藍、紅、灰色調的鋁片構築,第二層則由9,619片透明及半透明的玻璃所包圍,Nouvel說,這種不確定的材質與光線使得該建築在巴塞隆納整體地景輪廓線上跳動著,不論在白天或黑夜,都幻化成為一種奇特的、曖昧的海市蜃樓。就機能上來說,擁有4500片窗子的阿格壩大廈可說兼顧了節能環保的永續考量,Nouvel應用天然陽光調節窗戶以達到降低能源的理念,利用空氣循環定律以形成自然通風的優點,並進一步使用環保空調氣體以及水資源回收,再再都顯示這座大樓對於資源—不只是水資源—的尊重與珍惜,符合Nouvel對於建築精神本質的推崇:一棟水利大廈必須要符合其對資源的重視。

就像Nouvel得獎後的聲明一般:「我的作品是在處理當下發生的事,以我們擁有的技術和材料來做我們可以做的事。」不循一定模式處理設計問題,讓每個建築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或許也可說是另一種“非解構主義式”的建築自明性,一種由材料、由地域發聲的創造物。晚間十點華燈初上的巴塞隆納,連接沿海地區新開發的輕軌電車緩緩駛過這棟閃閃發亮的大燈籠,離魅式的Nouvel魔幻,光影閃爍中看似存在又不存在的阿格壩大廈,在沿著鐵道走回旅館的路上,有種虛幻神秘的醺醺然。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