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微軟以5億美元代價 阻卻Google行動大夢?

微軟等著告Google ?

微軟花5億美元買下Danger,除為跨入消費性智慧型手機市場外,或許亦欲藉此布局,編織1條阻卻Google Android發展的絆馬索。
口袋深度夠的微軟,在2008年2月1日公開向雅虎提出以總價446億美元收購提議,還等不到雅虎點頭,便又出手並談妥下一個購併:2008年2月11日,微軟在Mobile World Congress開展當天,宣布購併手機軟體與服務公司美商Danger。

Danger是一家典型的矽谷創業公司,在1999年成立,其總部位於帕羅奧多(Palo Alto),原本規劃近期於公開上市。從該公司在2007年12月遞交給美國證管會(SEC)申請IPO的申請表格(Form S-1)來看,Danger原預定以股票代號DNGR在NASDAQ上市籌資1億美元。

該公司最後決定放棄IPO,同意微軟的收購,主要原因有2:其一,受美國次貸風暴影響,企業近期在資本市場籌資不易,Danger若執意IPO,將落得上市價格不佳或籌募金額不如預期的下場;另外,則是微軟出的價格夠漂亮,讓原先陸續投資Danger,共計投入約1.31億美元的股東們感到滿意。

微軟花5億美元高價 只為買另1個手機OS?

這樁購併交易的洽談始於2007年夏天。雖然購併金額未公布,但幾位消息靈通的矽谷業界人士隔天便透過管道,打探出微軟付出5億美元的代價,這價碼比諾基亞(Nokia)以約1.53億美元買下瑞典軟體公司Trolltech高出許多。而Danger與Trolltech這兩家軟體公司在公司人數、年營收及損益方面,規模十分接近

依據Trolltech財報資料顯示,從2007年9月底往前回溯1年,其年營收約2.14億瑞典克朗(折合美元約為3,910萬美元,以1瑞典克朗=0.183美元計算),淨損(net loss)約4,570萬瑞典克朗(約836萬美元),員工數目至2007年底在250人上下。

同一時期,Danger的年營收為5,640萬美元,淨損約1,240萬美元,員工數目近300人,且公司成立至2007年9月底累積虧損已高達1.88億美元。

再從Trolltech與Danger的核心能力、業務或產品來看,這2家公司在專精領域方面亦有類似之處。

Trolltech的2大主力產品,分別為Qt與Qtopia,兩者所佔的營收比例各約為3分之1與3分之2。其中,Qt是跨多種作業平台的應用程式開發架構環境與工具套件,瀏覽器Opera、 3D地圖軟體Google Earth與網路電話軟體Skype等多種著名應用程式皆使用Qt來進行開發;Qtopia則是基於Linux的手持裝置應用環境與使用介面開發平台,Trolltech曾在2006年9月以Qtopia為基礎推出智慧型手機Greenphone(已於2007年10月停售)。

至於Danger的主要業務,則是透過其專屬的手機作業系統、軟體應用開發平台及服務架構解決方案(Danger Platform solution),與行動電信業者合作推出手機與相對應服務,而該公司最大的客戶為T-Mobile USA,雙方自2002年起合作推出Sidekick系列機種與各式行動服務。

雖說微軟目前市值高達2,600億美元、手頭的現金與隨時可變現的短期投資合計就超過210億美元,但在微軟發展多年的Windows Mobile(WM),近年於智慧型手機領域頗有斬獲的情況下,以一般認為高於市場行情不少的5億美元,不會只是為了買下另1個手機作業系統。

擺脫WM商務用途侷限 藉Danger跨入消費性市場

微軟的WM平台是從原先專攻PDA市場的Pocket PC所演進過來,其特色便是與PC版的Windows作業系統及應用程式(特別是用於辦公室應用的Word、Excel、Outlook等Office軟體)有良好的相容性與連結性,因而透過此平台所推出的智慧型手機,截至目前絕大多數也都是從商務應用的角度切入。

相較之下WM平台在消費性智慧型手機市場,並無太大建樹,不僅遠遠落於透過諾基亞手機攻佔智慧型手機平台全球霸主地位的Symbian 之後,2007年的當紅炸子「機」iPhone在美國市場推出才半年多,也把WM甩到其後。

由於Sidekick手機所提供的即時訊息、網頁瀏覽、社群交友等功能或服務,為T-Mobile USA在美國贏得眾多20歲上下年輕族群的喜好(依Danger發布的數據Sidekick系列機種擁有超過90萬的用戶),而這正是WM平台甚為薄弱的一環,因此購併Danger的行動,市場上普遍認為可補強微軟手機作業系統在消費性市場布局。

微軟專利絆馬索 拖延Google Android發展

微軟買下Danger的原因,除前述理由外,有另1種陰謀論,那就是為阻卻或至少拖延Google的Android手機作業平台的發展。

有此說法,乃因在Google內部領導Android平台開發的Andy Rubin,不僅是Danger的創辦人之一,更擔任過該公司CEO與總裁,而Danger公司於2001年發表、當時名為Hiptop的手機暨對應服務平台架構(即為後來的Danger Platform),可說有很大一部分是Rubin的心血結晶。

雖說Andy Rubin早已於2004年離開Danger公司,但難保在他在發展Android平台時,未帶入當時發展Hiptop的部分想法。特別是未來在Google將Android原始碼公布後,若微軟檢視後發現其中只要有些許技術或作法,牽涉到Danger握有的專利,微軟即可宣稱Google有侵權嫌疑,甚至藉此一狀告上法庭。

一旦走上法庭,不論最終訴訟結果為何,在此過程中微軟已經有效降低Android支持者及消費者的信心,達到拖延甚至阻卻Google藉由Android 揮軍行動領域之目的。

微軟愛用FUD戰術 打擊競爭對手

藉由專利訴訟或宣稱遭侵權,在市場上營造恐懼、不確定性及質疑(Fear、uncertainty and doubt;FUD)的氛圍,來打擊或拖延對手陣營的商業合作或發展,一向是微軟的拿手戲,近年來掀起軒然大波的1樁「傑作」,就是針對開放原始碼陣營-微軟在2007年5月宣稱Linux這類的開放原始碼軟體,所侵犯微軟的專利高達235項。

從90年代起被冠上最善用FUD市場策略的微軟,這回買下Danger,會不會藉此再度使出這項絕招來對付Google,拭目以待。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