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在金融風暴的洗禮下,全球一片經濟不景氣;日趨嚴重的地球暖化現象,環保的迫切性也讓人自省,這些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悄悄地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為。

從前幾年的「麥時尚(McFashion)」或「快流行(Fast Fashion)」,到近期流傳於媒體或報章雜誌上的「節衣族(Apparel Dieters)」、「節購族(Shopping Dieters」及「六件族(Sixers)」之類的名詞,都在傳遞著「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消費理念。有些流行諮詢專家也一改過往只吹捧名牌精品的態度,開始引領另一種開源節流的穿衣概念,讓許多「前瞎拼狂(Ex-Shopaholic)」們,也能在「度小月」情況下,依然穿出光鮮亮麗。


其實「麥時尚」一詞最早是由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所提出,它與所謂的「快流行」意義相近,是麥當勞(McDonald)與流行(Fashion)兩個詞的合體字,意指異軍突起的「平價時尚」就像麥當勞速食一樣,以便宜、迅速及時髦攻占流行市場,也象徵著一個「可拋棄式時尚」的來臨。


被歸類為「麥時尚/快流行」的品牌諸如:日本的優衣庫(Uniqlo)、西班牙的Zara、美國的Gap、法國的Kookai、瑞典的H&M、英國的Topshop、中國的凡客誠品(Vancl)……等,都符合了衛報所指出的一流形象、二流產品、三流價格的商品特色。他們常會延請名模或巨星代言與促銷,打造高檔的流行形象,舉如當年H&M請到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代言,以瑪姐的電視CF與平面廣告打響了國際名聲;小天后蕾哈娜(Rihanna)也跨刀穿上TopShop的多款服飾,鼎力參與該品牌在英國的多項活動,一掃前幾季由名模凱特摩絲(Kate Moss)代言時的滯銷陰霾。


在眾星雲集的品牌形象背後,這些國際性的平價時尚連鎖店,其實都是由多家跨國工廠,分層採購布料與配件、分工生產的作業流程,在僅僅幾週內就可將巴黎、米蘭或紐約伸展台上的流行訊息,透過改採平價布料、重新改造設計後大量生產,迅速在全球各大分店以低價位同步推出,這種以時效及價格搶攻的手段,吸引了更多追逐速食流行的中產階級與年輕消費族群。


因應經濟局勢所應運而生的平價時尚,也讓許多人對自己的穿著有了反思,過往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的女性,也開始對穿衣哲學有了更新的體悟。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曾以「六件簡配挑戰31天(Six Easy Pieces, 31 Challenging Days)」為題,報導知名網站sixitemsorless.com所鼓吹的「六件穿搭術」。這項計畫的動機與宗旨,就是引導消費者停止囫圇吞棗的追求流行,以及戒除在季節性商品上自我強迫的購買習慣,避免更多大型成衣工廠大規模擴張,造成對物價與環境生態的影響。


「六件或更少(Six Items or Less)」這個網站的實驗性構思是由海蒂‧海琪默(Heidi Hackemer)與譚欣‧戴維斯(Tamsin Davies)所發動,這兩位女性好友分別是廣告與創意業界的主管,在一次非正式的討論中曾經提到,希望能削減自己衣櫃裡那些華而不實的衣物,並且降低在治裝上的過度揮霍,於是「六件族」這個點子並應運而生,也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吸引了許多厭倦無止無休追求流行,又勇於接受「節衣」挑戰的男女,尤其是那些克制力低或因情緒失控而瞎拼的人,彷彿在一片潮流的汪洋中尋到了新大陸。他們在美國境內已經招集了百多位的「六件族」實行者,印度、杜拜或班加羅爾…等國家也有許多網友跟進加入。


參加這項節衣行動的男女們,只能從目前衣櫃裡的服飾中挑出六件衣物(鞋子、襪子、內衣褲或配件不計),在一個月內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穿搭智慧,僅以這六件衣服裝搭出適合不同場合的外出服。這對許多女性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平日就覺得琳瑯滿目的衣櫃永遠沒有適合的服飾,現在卻要挖空心思用六件衣物來度過一個月,而且還要穿得讓親友或同事們渾然不知,你其實一直重複穿著同樣的幾件衣服。


威斯康辛州的史黛拉‧布倫萳(Stella Brennan)是一位保險銷售部門主管,她今年6月底就加入了六件族的行動,徹底實行衣櫃裡只能有六件衣服的原則,幾周下來她慶幸家中負責清洗髒衣服的丈夫,竟然也沒有發現她「六件走天涯」的穿搭術!史黛拉挑選的六件衣物為:一套H&M的黑色西裝上衣及西褲,兩件黑色及粉紅色的雙排扣襯衫、一條海軍藍的牛仔褲和一件粉紅色T恤。


她是一位典型的職業婦女,育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條黃金獵犬和三隻小貓,每天除了必須兼顧家務雜事,還要通勤一個多小時到辦公室上班。因此她挑選六件衣物時的顧慮是,它們必須符合耐髒、防皺、不易沾上動物毛髮,樣式必須具備職場專業形象,但是也能穿去和兒子踢足球或出席家長懇親會。在一個月的實行期間裡,襯衫和套裝的互相混搭或單穿方式,還算比較得心應手,可最讓史黛拉懊惱的就是T恤的搭配法,因為無論與牛仔褲或西褲穿搭都顯得太休閒與顯眼,總還要再套上一件外搭的襯衫,才不至於讓同事們發現。


當她完成了31天的初體驗後,她的親友或同事還是沒發現她在穿著上的轉變,就連那陣子她總是穿著同一套印花睡衣,在花園裡除草或施肥,丈夫也完全沒留意到任何不同。因此當她結束考驗期後,再度面對過往滿衣櫃的衣服時,終於有了全新的體認,也才意識到:「原來我根本不需要花大把鈔票去治裝,因為周遭有太多人壓根就不會記得,我今天到底穿得是哪個品牌或什麼款式!」


史黛拉在紐約時報的專訪中提到,她最近才發現自己衣櫃的後排,原來還有一架子吊牌還未拆的新衣服,有一件還是她買了15年之久,卻一次也沒有穿過的「新衣服」。她擁有72雙日常會穿(Active)的鞋子,與十多雙還在鞋盒裡快被遺忘的「新鞋」,女兒的衣櫃裡也塞滿了她所購買的各式童裝,就連愛犬也有一堆千奇百怪的狗衣服。她擔憂地說:「女兒過往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穿著打扮,是我將她變成一個盲目追求時尚的小怪物,是我們敗壞了下一代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9月1日起,這個網站也徵招了150多位男女,開始實行另一項更嚴苛的節衣計畫─「全年不瞎拼(Abstain from Buying for an Entire Year)」,參加者將恪守一整年不再購買任何新衣或潮品的原則,當然這項規定並不包含襪子或內衣褲之類的添購。他們希望如此可以徹底實踐節衣者們「物盡其用」的習慣,將現有的舊衣物重新組合搭配,也能穿出自己的時尚與風格。有些人還幽默地引用了香奈兒(Coco Chanel)的經典名言:「我不跟流行,我自己就是流行(I Don't Do fashion, I Am Fashion)」來激勵自己。


雖然他們的人數並不多,要貫徹的「反流行」或許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可是卻因此凸顯了購物要精打細算的理念,也企圖將普羅大眾的消費觀念,拉回到過往信用卡還沒面市的那個時代,那個沒有低門檻信貸(Easy Credit)與卡奴(Card Slave)的樸實社會。


這一股節衣與節購的風潮也吹到了出版界,書廊出版社(Gallery Books)近期出版了一本由知名紅地毯時尚專家菲利普‧布洛赫(Phillip Bloch)所撰寫的「瞎拼節制法(The Shopping Diet)」。書中提到要徹底節制購物的前提,就是要認清自己是個過度瞎拼者(Overshopper),是時機該實踐一套既安全又有責任感的購物模式了,就像節食一樣要開始控制與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9月份的「明智購物(Shop Smart)」雜誌作過一份消費報告指出,美國女性平均每一個人就有七條牛仔褲,有四分之一的受訪女性甚至擁有十條以上,可最常去穿的還是只有固定的四條。


大美國節衣網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的創始人莎莉‧布瓊森(Sally Bjornsen)也在網上呼籲:「我們應該要停止永無止境的瞎拼了,理由非常的簡單,就像是吃膩了大魚大肉或山珍海味,你當然也有權利厭惡那種惡性循環的消費行為。」許多節衣者對過往強迫性或炫耀性的瞎拼行為,有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反應,他們認為時尚界與傳媒混淆了許多人的認知,讓消費者混淆了自己與衣櫃之間的關係。就在經濟稍有復甦的此時,許多學者與時尚專家也質疑,這種因大蕭條所繁衍出來的節衣與節購議題,在一切回歸原來的景氣與優渥時,大家是否還會如此開源節流下去?或是又再故態復萌?


9月24日,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Oprah)的節目,來了一位特別來賓─「臉書(Facebook)」的執行長馬克‧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在節目中慷慨的捐出了1億元美金,作為美國青少年的教育輔導基金。節目中還播放了一段獨家精采畫面,查克伯格首度公開他與亞裔女友波西拉‧陳(Priscilla Chan)共築的愛巢。當觀眾們期待會看到一幢重金打造的高科技花園洋房時,影片中所呈現的卻是一棟外觀與室內都極為老舊與平凡的小房子,他們仍然住在租來的老屋裡,極簡的家具和純樸的陳設,很難讓人聯想到這位滿頭捲髮年輕人,其實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目前的總資產已高達40億美元,掌握了全球最大社交網站臉書的24%股份。


不同於許多一夜致富的暴發戶,常會將家裡裝潢的雕樑畫棟,查克伯格除了還是在租屋,就連穿著打扮也一如大學時代,一件普通的T恤或連帽式的哈佛長袖衫,配上一條泛白的牛仔褲,就是他最經常的招牌形象。這也讓許多追求身分表徵的中產階級有了些省思,既然真正的億萬富翁都可以過得如此簡單務實,為什麼自己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只是為了要向外人炫耀有能力住好的、穿貴的而勞碌奔波?


史黛芬妮‧蘿森布盧姆(Stephanie Rosenbloom)在她的報紙專欄裡寫到,許多人可能都夢想擁有一幢座落於高級地段的花園洋房、一輛拉風的歐洲進口車、一套身歷聲的家庭影院系統、各式各樣先進與新穎的小家電或3C產品、滿衣櫃的名牌服飾、皮包及高跟鞋……可是當你想盡辦法圓了這些夢想後,它們是否真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還是你也厭倦了花費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掙錢,卻只是為了去填補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史黛芬妮針對這種現象走訪過幾位曾經「不快樂」的中產階級,有些是知名企業的部門主管、州立大學的講師教授,或者是紀錄片的電影製片人,他們共同的感想就是─無時無刻追求最新、最大、最好的物質享受,其實根本無法再帶給他們實質上的快樂了。譚美‧斯妥貝爾(Tammy Strobel)曾是加州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項目經理,年薪大約為4萬美元,和丈夫的收入加在一起,每年也有近10萬元的進帳,可是這個雙薪家庭卻仍然有3萬美元的銀行負債。


受到某些書籍與網路博文(Blog Posts)的啟發,她與丈夫開始深思「簡單生活(Living Simply)」對他們的必要性,並且於三年前開始身體力行。他們陸續整理出一批批的物品捐贈給慈善機構,從一箱箱的衣物、鞋子、書籍,到廚房裡多餘的鍋碗瓢盆,都在精簡的原則下捨棄了,就連許多家庭都必備的電視機,也在經過一段「隔離觀察期」後,被正式打入壁櫥儲之高閣,還毅然決然賣掉了日常代步的兩部汽車,改以大眾交通工具和自行車取代。最後夫妻倆更大膽挑戰將個人的日常用品壓縮到只有100件,其中最令譚美心疼的,就是需要淘汰衣櫃裡過多的服飾與化妝品,才能讓她達到那個自我要求的數字。


三年後的今天,他們賣掉了洋房、搬離了市區,住在波特蘭一間只有400平方呎的公寓裡。現在的譚美是個在家工作的網站設計師與自由撰稿人,她的生活精簡到就算只有四個餐盤和兩個鍋子,也夠她張羅出一頓豐盛的晚餐。譚美目前個人的年收入約為2萬4000美元,比起以往的年薪少了將近一半,可是一切從簡的生活型態卻促使她還清了3萬多美元的卡債!她的丈夫甚至利用部分積蓄,重回校園完成了博士學位。


剛開始譚美的母親還認為女兒的行為簡直就是走火入魔,捨棄了城市、洋房、車子和過往的物質享受,將自己的生活簡化得像是個修道院裡的修士。不過看著他們夫妻倆如今不但將負債還清了,還有多餘的錢出國旅行或支助姪甥們的教育經費,她也開始對「簡單生活」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自從譚美少了房貸和債務壓力後,她的工作時數也相對可以減少,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到戶外遊山玩水,甚至成為某個非營利單位的義工,每周定期協助推廣「生活瑜伽(Living Yoga)」。


這些年來,消費者正從過往那種毫不計後果的炫耀性購物行為,漸漸轉變為要精打細算的購買方式。在就業與房地產市場呈現一片疲軟的階段,許多人開始守住手中的積蓄,比過往的十年更節省生活上的開支,這種趨勢預計還會再持續下去,成為大家應對經濟危機的終極手段。當然這種方式也可能永久改變許多人的消費觀念,在絢爛回歸樸實之中,體認到什麼才能令他們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