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85度C快速展店四大心法


文/林孟儀、黃筱雯、李喬琚

八五度C這個台灣起家的咖啡烘焙連鎖店品牌,如何在台灣快速展店之餘,還能走向海外,在中國和澳洲,甚至是星巴克的故鄉美國等市場開疆闢土?董事長吳政學的展店心法,可以說是八五度C成功的關鍵四堂課。

不過賣個咖啡、麵包加蛋糕,從台灣起家的八五度C,一年就能創造近六十三億元的營業額?

二○○四年七月,八五度C第一家門市保平店,在台北縣永和樂華夜市旁開幕,首月就創下營業額四百多萬元的奇蹟!當年十一月台中公益店成立,並開放全台加盟。

八五度C接著進軍澳洲、美國與中國;尤其在中國,一年內也展出百店規模,令業界側目。其中,美國的洛杉磯爾灣店甚至成為全球店王,去年還寫下年營業額兩億元、平均日營業額五十四萬元的驚人紀錄,被美國媒體《橘郡紀事報》(Orange County Register)譽為「台灣星巴克」!

「肯德基進中國,前十年也才開一百家,八五度C前往中國還不到三年,就已經開出了一百四十家店!」八五度C中國區副總王建堯自豪地說。

究竟八五度C快速展店,背後有哪些心法?

心心法一 增加品牌能見度

展店,首要講求「location」(地段)和門面,八五度C開店堅持「三角窗理論」,為的就是增加品牌能見度,吸引四面八方的人流、車流。

而董事長吳政學重視性價比,強調「五星級的享受,平價的消費」,店面裝潢以透明玻璃讓路人一覽無遺,門市更貼上深赭色花崗岩,營造高檔印象。

八五度C草創時的參考標竿,就是高雄起家的金咖啡,其董事長鄭立鍵分析,八五度C氛圍簡單高雅,還將裝滿精緻蛋糕的冷藏櫃往外推,直接面對人來人往的街道,形成櫥窗效應,成功吸引顧客駐足。

進軍中國後,八五度C有許多因地制宜之舉,例如選擇商場與地鐵沿線展店,長期待在中國的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柯建中觀察,「這兩處是人潮進出最多的地方,是品牌曝光的絕佳位置。」

中國最大茶飲料連鎖店仙蹤林董事長吳伯超說,最開始的二十家店是最難突破的,因為民眾對品牌還很陌生,「八五度C是以快速開店打響中國知名度,當一有知名度,會有許多人跑來提供店面,選址選店因而變得容易。」

在中國,八五度C不靠三角窗理論,卻仍堅持貼近民眾的透明店面;不過中國冬天冷,因此特別打造雙層的透明玻璃,中間填充氮氣以阻絕冷空氣。

而在台灣九成靠外帶、僅在騎樓擺設些許桌椅的八五度C,在中國,因為顧客習慣在店裡坐著消費,特別規畫了大坪數的店內空間。

王建堯指出,中國都市街區很大、馬路又寬,一條大街的兩側往往就分屬不同商圈,因此在大街的兩側甚至可以各開一家店,搶不同的人潮,並不會「打架」。

在美國,八五度C選在華人聚集的大洛杉磯爾灣地區(Irvine)Diamond Jamboree商場。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生鄭安呈就是常客。他指出,八五度C門市離學校僅有十分鐘車程,再加上位在交通便利的購物中心裡,常見闔家光臨的景象,店前排長龍的情況,已成為當地「景點」。

以人車匯聚的地點、寬敞透明的店面,抓住了消費者的目光,下一步就是成功讓他們掏錢消費。

心心法二 更低的價格 品質

八五度C找來五星級飯店的四大西點名廚當號召,打出「三十五元咖啡、蛋糕」招牌,讓人拿出銅板就能享受下午茶的高貴不貴定位;在開幕期間甚至限時開賣一元咖啡,迅速引爆排隊搶購人潮!

靜宜大學觀光系教授岑淑筱也認為,「八五度C最會打『物美價優戰』。」

一九九九年把美國星巴克引進北京的漢鼎亞太董事長徐大麟分析,「星巴克賣的是氣氛,八五度C賣的是實惠,它的商業模式會成功。」

徐大麟說自己曾在上海八五度C店裡坐了兩、三個小時觀察,那時他就心想,「這一定會紅!不僅是剛出爐的麵包吸引人,咖啡價格只要星巴克四分之一,價格中肯、多分量,是八五度C的優勢。」

在中國,八五度C在店門口張貼了「來自台灣、打敗星巴克」的海報,進行高調宣傳。「海報貼到都已經長年受潮、字跡模糊了,還不撤下來!」統一星巴克某位主管在上海出差時,瞥見八五度C門口海報,不禁為之氣結。

柯建中描述,八五度C在好幾個地點都與星巴克打對台,但排隊人潮絕對不輸星巴克,甚至更多!

而店面、行銷的成功策略,必須仰賴專業團隊完美執行。

心心法三 廣納人才 打造完美團隊

八五度C產品開發副總鄭吉隆曾說,麵包師傅是八五度C的靈魂,但師傅的養成很難。不會做麵包西點的吳政學,不惜砸下重金,甚至以入股的條件,在兩岸延攬知名的麵包師傅。吳政學自爆,曾經等一位師傅等了三年,每個月固定打電話噓寒問暖,才挖角成功!

除了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也是不可或缺,為了找到具中型以上連鎖餐飲管理經驗的人才,八五度C瞄準中國連鎖餐飲業龍頭——肯德基的店長,尤其是副店長。據業界估計,當時有近百位肯德基基層幹部跳槽,造成肯德基內部嚴重失血。

岑淑筱觀察,肯德基進入中國已久,人事已經穩定,若八五度C真是對升遷面臨瓶頸的副店長祭出高薪與店長職位,很快就能打動人心。

找對人才,還要懂得留才。吳政學讓核心幹部入股,還實施分紅獎金制度,開店團隊展店成功有獎金,負責後續督導營運的團隊,做得好也有獎金,甚至中央工廠的阿姨,只要提得出節省流程與減少廢料的點子,一樣可以領獎金。

敢於論功行賞,是吳政學讓一票核心幹部願意跟著他打天下的重要原因。

「你敢給,人家就敢拚,當然願意留在手下做事。」一位同業說,吳政學出手闊綽,十分敢給,起初八五度C展店展到目標數字,業界盛傳吳政學一口氣各分發配一百萬元獎金給十幾位原始股東自行購車。

「我只能說,這位老闆值得跟!只要你說到做到,做不到就不要說,該獎勵的都不會吝嗇給。」從休閒小站時期,就一路跟隨吳政學十四年之久的王建堯表示。

不過八五度C協理、吳政學的小舅子張佶文也透露,如果業績沒有達到目標,或是幹部預估營業額失準;開會的時候,吳政學也會有嚴厲的一面,「叫你起來罰站、跟大家道歉,因為一個人做不好,就要向大家道歉!」

八五度C快速展店、攻城掠地的能力,還來自於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的流程改善。

心心法四 一切以標準化流程進行

「第一次聽到吳董說八五度C導入ERP,我差點從椅子上掉下來!」岑淑筱提到,為了研究八五度C,當面採訪吳政學四次之多,驚訝於一家咖啡蛋糕店,竟然也採用高科技大廠才重視的ERP。

八五度C創業之初,吳政學花了七個月時間,一邊蓋中央工廠,一邊和一批師傅、阿姨,將蛋糕製作過程拆解為圖片,不只做到標準化、流程化,穩定品質,也有助於中央工廠降低產品損耗率,最後快速複製、展店。

「導入ERP,才能快速展店,墊高別人進入的門檻,這是別人沒辦法學的。」岑淑筱指出,「不是只有他會做蛋糕,但他是用組織戰的方式做蛋糕!」

事實上,八五度C在咖啡、蛋糕和麵包三大品項的營業額占比,都是勢均力敵的三分之一;在台灣靠咖啡和蛋糕崛起,在中國,八五度C卻是靠麵包打江山。

在台灣,連一杯飲料受歡迎的甜度都南北有別了,甭提幅員遼闊、口味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中國了。在新市場,必須先確認口味,再進行複製。鄭吉隆點出,麵包受限於氣候溫溼度、發酵條件不同,欲維持統一品質,製作上難度最高。

○七年七月,鄭吉隆在上海試做麵包,籌備中國第一家門市開幕。等到十二月開幕當天,開賣的麵包在零度的天氣下,硬得像石頭!「光上海冬天和夏天的天氣就溫差四十度。」鄭吉隆苦笑,只好趕緊熬夜研究,改用讓麵團有保溼性的轉化糖。

如今八五度C除了從上海、北京到深圳等中國一線城市有點,還開到江蘇太倉等二、三線城市去了,「之前是搶市占率,接下來要搶覆蓋率了!」張佶文表示,區域模式準備好了,只剩下複製和延展,明年就可以更有效率地在中國發酵。

從八五度C創業以來,吳政學最享受的時光,就是每天下午四點還有半夜十二點,固定經由POS系統(銷售時點情報系統)傳回手機的各店營業額數字,親自掌握每一家門市動向。靠著四大展店心法,只要是八五度C想攻克的下一站,對手都該嚴陣以待!

台資西點咖啡連鎖 決戰中國市場
店家名稱 成立時間 店數 營收(億元) 負責人名
85度C  2004年   442 63      吳政學
迪歐咖啡(中國) 2002年 350 17.5 王陽發
兩岸咖啡 2003年  400 100     楊進發
克莉絲汀麵包 1993年 860 60 羅田安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在金融風暴的洗禮下,全球一片經濟不景氣;日趨嚴重的地球暖化現象,環保的迫切性也讓人自省,這些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悄悄地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習慣與消費行為。

從前幾年的「麥時尚(McFashion)」或「快流行(Fast Fashion)」,到近期流傳於媒體或報章雜誌上的「節衣族(Apparel Dieters)」、「節購族(Shopping Dieters」及「六件族(Sixers)」之類的名詞,都在傳遞著「只選對的,不選貴的」消費理念。有些流行諮詢專家也一改過往只吹捧名牌精品的態度,開始引領另一種開源節流的穿衣概念,讓許多「前瞎拼狂(Ex-Shopaholic)」們,也能在「度小月」情況下,依然穿出光鮮亮麗。


其實「麥時尚」一詞最早是由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所提出,它與所謂的「快流行」意義相近,是麥當勞(McDonald)與流行(Fashion)兩個詞的合體字,意指異軍突起的「平價時尚」就像麥當勞速食一樣,以便宜、迅速及時髦攻占流行市場,也象徵著一個「可拋棄式時尚」的來臨。


被歸類為「麥時尚/快流行」的品牌諸如:日本的優衣庫(Uniqlo)、西班牙的Zara、美國的Gap、法國的Kookai、瑞典的H&M、英國的Topshop、中國的凡客誠品(Vancl)……等,都符合了衛報所指出的一流形象、二流產品、三流價格的商品特色。他們常會延請名模或巨星代言與促銷,打造高檔的流行形象,舉如當年H&M請到流行樂天后瑪丹娜(Madonna)代言,以瑪姐的電視CF與平面廣告打響了國際名聲;小天后蕾哈娜(Rihanna)也跨刀穿上TopShop的多款服飾,鼎力參與該品牌在英國的多項活動,一掃前幾季由名模凱特摩絲(Kate Moss)代言時的滯銷陰霾。


在眾星雲集的品牌形象背後,這些國際性的平價時尚連鎖店,其實都是由多家跨國工廠,分層採購布料與配件、分工生產的作業流程,在僅僅幾週內就可將巴黎、米蘭或紐約伸展台上的流行訊息,透過改採平價布料、重新改造設計後大量生產,迅速在全球各大分店以低價位同步推出,這種以時效及價格搶攻的手段,吸引了更多追逐速食流行的中產階級與年輕消費族群。


因應經濟局勢所應運而生的平價時尚,也讓許多人對自己的穿著有了反思,過往衣櫃裡永遠少一件衣服的女性,也開始對穿衣哲學有了更新的體悟。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曾以「六件簡配挑戰31天(Six Easy Pieces, 31 Challenging Days)」為題,報導知名網站sixitemsorless.com所鼓吹的「六件穿搭術」。這項計畫的動機與宗旨,就是引導消費者停止囫圇吞棗的追求流行,以及戒除在季節性商品上自我強迫的購買習慣,避免更多大型成衣工廠大規模擴張,造成對物價與環境生態的影響。


「六件或更少(Six Items or Less)」這個網站的實驗性構思是由海蒂‧海琪默(Heidi Hackemer)與譚欣‧戴維斯(Tamsin Davies)所發動,這兩位女性好友分別是廣告與創意業界的主管,在一次非正式的討論中曾經提到,希望能削減自己衣櫃裡那些華而不實的衣物,並且降低在治裝上的過度揮霍,於是「六件族」這個點子並應運而生,也如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吸引了許多厭倦無止無休追求流行,又勇於接受「節衣」挑戰的男女,尤其是那些克制力低或因情緒失控而瞎拼的人,彷彿在一片潮流的汪洋中尋到了新大陸。他們在美國境內已經招集了百多位的「六件族」實行者,印度、杜拜或班加羅爾…等國家也有許多網友跟進加入。


參加這項節衣行動的男女們,只能從目前衣櫃裡的服飾中挑出六件衣物(鞋子、襪子、內衣褲或配件不計),在一個月內發揮個人的創意與穿搭智慧,僅以這六件衣服裝搭出適合不同場合的外出服。這對許多女性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平日就覺得琳瑯滿目的衣櫃永遠沒有適合的服飾,現在卻要挖空心思用六件衣物來度過一個月,而且還要穿得讓親友或同事們渾然不知,你其實一直重複穿著同樣的幾件衣服。


威斯康辛州的史黛拉‧布倫萳(Stella Brennan)是一位保險銷售部門主管,她今年6月底就加入了六件族的行動,徹底實行衣櫃裡只能有六件衣服的原則,幾周下來她慶幸家中負責清洗髒衣服的丈夫,竟然也沒有發現她「六件走天涯」的穿搭術!史黛拉挑選的六件衣物為:一套H&M的黑色西裝上衣及西褲,兩件黑色及粉紅色的雙排扣襯衫、一條海軍藍的牛仔褲和一件粉紅色T恤。


她是一位典型的職業婦女,育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一條黃金獵犬和三隻小貓,每天除了必須兼顧家務雜事,還要通勤一個多小時到辦公室上班。因此她挑選六件衣物時的顧慮是,它們必須符合耐髒、防皺、不易沾上動物毛髮,樣式必須具備職場專業形象,但是也能穿去和兒子踢足球或出席家長懇親會。在一個月的實行期間裡,襯衫和套裝的互相混搭或單穿方式,還算比較得心應手,可最讓史黛拉懊惱的就是T恤的搭配法,因為無論與牛仔褲或西褲穿搭都顯得太休閒與顯眼,總還要再套上一件外搭的襯衫,才不至於讓同事們發現。


當她完成了31天的初體驗後,她的親友或同事還是沒發現她在穿著上的轉變,就連那陣子她總是穿著同一套印花睡衣,在花園裡除草或施肥,丈夫也完全沒留意到任何不同。因此當她結束考驗期後,再度面對過往滿衣櫃的衣服時,終於有了全新的體認,也才意識到:「原來我根本不需要花大把鈔票去治裝,因為周遭有太多人壓根就不會記得,我今天到底穿得是哪個品牌或什麼款式!」


史黛拉在紐約時報的專訪中提到,她最近才發現自己衣櫃的後排,原來還有一架子吊牌還未拆的新衣服,有一件還是她買了15年之久,卻一次也沒有穿過的「新衣服」。她擁有72雙日常會穿(Active)的鞋子,與十多雙還在鞋盒裡快被遺忘的「新鞋」,女兒的衣櫃裡也塞滿了她所購買的各式童裝,就連愛犬也有一堆千奇百怪的狗衣服。她擔憂地說:「女兒過往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穿著打扮,是我將她變成一個盲目追求時尚的小怪物,是我們敗壞了下一代的審美觀與價值觀……」


9月1日起,這個網站也徵招了150多位男女,開始實行另一項更嚴苛的節衣計畫─「全年不瞎拼(Abstain from Buying for an Entire Year)」,參加者將恪守一整年不再購買任何新衣或潮品的原則,當然這項規定並不包含襪子或內衣褲之類的添購。他們希望如此可以徹底實踐節衣者們「物盡其用」的習慣,將現有的舊衣物重新組合搭配,也能穿出自己的時尚與風格。有些人還幽默地引用了香奈兒(Coco Chanel)的經典名言:「我不跟流行,我自己就是流行(I Don't Do fashion, I Am Fashion)」來激勵自己。


雖然他們的人數並不多,要貫徹的「反流行」或許會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可是卻因此凸顯了購物要精打細算的理念,也企圖將普羅大眾的消費觀念,拉回到過往信用卡還沒面市的那個時代,那個沒有低門檻信貸(Easy Credit)與卡奴(Card Slave)的樸實社會。


這一股節衣與節購的風潮也吹到了出版界,書廊出版社(Gallery Books)近期出版了一本由知名紅地毯時尚專家菲利普‧布洛赫(Phillip Bloch)所撰寫的「瞎拼節制法(The Shopping Diet)」。書中提到要徹底節制購物的前提,就是要認清自己是個過度瞎拼者(Overshopper),是時機該實踐一套既安全又有責任感的購物模式了,就像節食一樣要開始控制與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9月份的「明智購物(Shop Smart)」雜誌作過一份消費報告指出,美國女性平均每一個人就有七條牛仔褲,有四分之一的受訪女性甚至擁有十條以上,可最常去穿的還是只有固定的四條。


大美國節衣網站thegreatamericanappareldiet.com的創始人莎莉‧布瓊森(Sally Bjornsen)也在網上呼籲:「我們應該要停止永無止境的瞎拼了,理由非常的簡單,就像是吃膩了大魚大肉或山珍海味,你當然也有權利厭惡那種惡性循環的消費行為。」許多節衣者對過往強迫性或炫耀性的瞎拼行為,有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反應,他們認為時尚界與傳媒混淆了許多人的認知,讓消費者混淆了自己與衣櫃之間的關係。就在經濟稍有復甦的此時,許多學者與時尚專家也質疑,這種因大蕭條所繁衍出來的節衣與節購議題,在一切回歸原來的景氣與優渥時,大家是否還會如此開源節流下去?或是又再故態復萌?


9月24日,美國脫口秀天后歐普拉(Oprah)的節目,來了一位特別來賓─「臉書(Facebook)」的執行長馬克‧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在節目中慷慨的捐出了1億元美金,作為美國青少年的教育輔導基金。節目中還播放了一段獨家精采畫面,查克伯格首度公開他與亞裔女友波西拉‧陳(Priscilla Chan)共築的愛巢。當觀眾們期待會看到一幢重金打造的高科技花園洋房時,影片中所呈現的卻是一棟外觀與室內都極為老舊與平凡的小房子,他們仍然住在租來的老屋裡,極簡的家具和純樸的陳設,很難讓人聯想到這位滿頭捲髮年輕人,其實是全世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目前的總資產已高達40億美元,掌握了全球最大社交網站臉書的24%股份。


不同於許多一夜致富的暴發戶,常會將家裡裝潢的雕樑畫棟,查克伯格除了還是在租屋,就連穿著打扮也一如大學時代,一件普通的T恤或連帽式的哈佛長袖衫,配上一條泛白的牛仔褲,就是他最經常的招牌形象。這也讓許多追求身分表徵的中產階級有了些省思,既然真正的億萬富翁都可以過得如此簡單務實,為什麼自己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只是為了要向外人炫耀有能力住好的、穿貴的而勞碌奔波?


史黛芬妮‧蘿森布盧姆(Stephanie Rosenbloom)在她的報紙專欄裡寫到,許多人可能都夢想擁有一幢座落於高級地段的花園洋房、一輛拉風的歐洲進口車、一套身歷聲的家庭影院系統、各式各樣先進與新穎的小家電或3C產品、滿衣櫃的名牌服飾、皮包及高跟鞋……可是當你想盡辦法圓了這些夢想後,它們是否真能帶給你真正的快樂?還是你也厭倦了花費那麼多時間與精力去掙錢,卻只是為了去填補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奢侈品?


史黛芬妮針對這種現象走訪過幾位曾經「不快樂」的中產階級,有些是知名企業的部門主管、州立大學的講師教授,或者是紀錄片的電影製片人,他們共同的感想就是─無時無刻追求最新、最大、最好的物質享受,其實根本無法再帶給他們實質上的快樂了。譚美‧斯妥貝爾(Tammy Strobel)曾是加州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的項目經理,年薪大約為4萬美元,和丈夫的收入加在一起,每年也有近10萬元的進帳,可是這個雙薪家庭卻仍然有3萬美元的銀行負債。


受到某些書籍與網路博文(Blog Posts)的啟發,她與丈夫開始深思「簡單生活(Living Simply)」對他們的必要性,並且於三年前開始身體力行。他們陸續整理出一批批的物品捐贈給慈善機構,從一箱箱的衣物、鞋子、書籍,到廚房裡多餘的鍋碗瓢盆,都在精簡的原則下捨棄了,就連許多家庭都必備的電視機,也在經過一段「隔離觀察期」後,被正式打入壁櫥儲之高閣,還毅然決然賣掉了日常代步的兩部汽車,改以大眾交通工具和自行車取代。最後夫妻倆更大膽挑戰將個人的日常用品壓縮到只有100件,其中最令譚美心疼的,就是需要淘汰衣櫃裡過多的服飾與化妝品,才能讓她達到那個自我要求的數字。


三年後的今天,他們賣掉了洋房、搬離了市區,住在波特蘭一間只有400平方呎的公寓裡。現在的譚美是個在家工作的網站設計師與自由撰稿人,她的生活精簡到就算只有四個餐盤和兩個鍋子,也夠她張羅出一頓豐盛的晚餐。譚美目前個人的年收入約為2萬4000美元,比起以往的年薪少了將近一半,可是一切從簡的生活型態卻促使她還清了3萬多美元的卡債!她的丈夫甚至利用部分積蓄,重回校園完成了博士學位。


剛開始譚美的母親還認為女兒的行為簡直就是走火入魔,捨棄了城市、洋房、車子和過往的物質享受,將自己的生活簡化得像是個修道院裡的修士。不過看著他們夫妻倆如今不但將負債還清了,還有多餘的錢出國旅行或支助姪甥們的教育經費,她也開始對「簡單生活」的概念有了新的看法。自從譚美少了房貸和債務壓力後,她的工作時數也相對可以減少,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到戶外遊山玩水,甚至成為某個非營利單位的義工,每周定期協助推廣「生活瑜伽(Living Yoga)」。


這些年來,消費者正從過往那種毫不計後果的炫耀性購物行為,漸漸轉變為要精打細算的購買方式。在就業與房地產市場呈現一片疲軟的階段,許多人開始守住手中的積蓄,比過往的十年更節省生活上的開支,這種趨勢預計還會再持續下去,成為大家應對經濟危機的終極手段。當然這種方式也可能永久改變許多人的消費觀念,在絢爛回歸樸實之中,體認到什麼才能令他們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新視界》「平價時尚」返璞歸真 一身輕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