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大陸量販獲利王 大潤發導入誤差管

2010/05/14 記者陳秀蘭採訪、鄭惠元整理

當世界遭逢金融危機時,僅有一個地區的市場,被眾人寄予厚望,甚至被視為是世界經濟的救命仙丹,那就是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而自去年以來大陸政府也不斷頒佈「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在這個市場中,台商究竟該如何卡位?跟中國品牌甚至是國際大品牌競爭呢?

中國人的超市不輸給洋人

截至今年二月,中國大陸大潤發總門市數共有127家,雖然大潤發的總店數,並非全中國最多,但是它單店銷售的成績卻是全中國大陸的冠軍。去年大潤發更達到「獲利年增3成」的目標,展望今年,隨著大陸CPI指數與景氣好轉的情況,今年大潤發的營收成長要2到3成應該不是問題。

在世界第一的沃爾瑪、世界第二的家樂福等外資強敵環伺下,大潤發如何殺出重圍,成為中國的第一?這是許多中、小型台商最想問的問題。

善用同文同種優勢

關於這點,大潤發中國區執行長黃明端表示,台商最大的優勢在於「同文同種」,也就是兩岸文化同質性。

打個比方,每年一到三節,大潤發就會準備便宜的PE(塑膠)旅行袋,供農民工打包回家,而老外的賣場就會準備昂貴的旅行箱。長久以來,中國人的消費慣性,回老家就等於「買PE旅行袋」,所以大潤發每次都賣的嚇嚇叫。這就是一個「台灣人能懂、但老外不懂」的文化氛圍。

再者,大潤發一向樹立「最便宜」的形象,這也是關鍵。同樣是回家的工具,但大潤發的PE旅行袋硬是比老外的旅行箱便宜許多。對農民工來說,對大潤發就會有「物美價廉」的觀感,回購率自然就會高。

除此之外,黃明端也強調台灣管理技術的進步。他表示,台灣的零售比大陸早了整整八年開發,因此,在管理人才上、技術上早已取得先機,不但早就走出了模仿歐美企業的階段,更具備有獨立創新的能力。

黃明端說,台灣管理機制的靈活彈性,來自於台灣社會對各國文化的包容,同時兼備了中、西、日方文化的精髓,綜合日本的細膩、西方的績效管理及中國的人性化手法。因此用在中國的土地上,具備一定的適用度。

導入誤差管理

此外,台灣的零售業手法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它亦綜合了製造業的量產技術,及王永慶所創的追根究柢的企業精神,進一步,把作業流程的標準化、管理的細緻度提高。

而大潤發的高層幾乎都有經營工廠的背景,因此,製造業、工業化的管理,也是大潤發最突出的特色。由於工業上強調更細化的「誤差管理」,因此,在績效上,也會更顯細膩。

也因為「工業精細化的運作」,這讓大潤發的眾多高層幾乎365天親力親為巡店,深怕漏掉任何細節。

像黃明端這樣的高層,甚至會為了單一賣場的一個促銷展區,而親自策劃佈置。與其他同業的高層相比,這也只有大潤發才做的到。

台灣獨創的均權管理模式

相較於沃爾瑪的美式中央集權的管理、家樂福的法式分權管理,但是黃明端自傲他們的「均權管理模式」。藉由這個模式,能夠將大潤發從上到下整合在一起,團結一心的為公司打拼。

此外,大潤發雖然普通員工的工資較低,但是公司內部實行的「全民持股制」,讓每個員工(只要正式入職6個月),即可按年薪的10 %計算持股額度。

為了防止管理層對基層員工有所不公,因此更設立了「草根調查」體系。即由基層員工評估店總經理,這不僅監督了管理者,也讓基層員工有了歸屬感。

大潤發的成功,來自於台灣管理團隊的創意,也是台灣人的驕傲。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