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Moleskine City Notebook 城市系列筆記本 陸續到貨囉! 可預定其他城市~~



一本以一個著名城市為主題,裡面附有地圖、地鐵、以及其他旅行資訊,還有讓你做筆記、貼照片和收納小東西的貼心設計。City Notebooks可以幫助你安排行程,留下回憶及記錄,對於旅遊或是工作十分地實用。

∵每一本筆記本都是由橡皮帶緊扣
∵其228頁(其中44頁為彩圖)
∵以線釘裝
∵內有風琴式口袋(側邊以油布封起並結合厚紙板製作而成)
∵三色絲帶方便標示∵9 x 14 cm (3 x 5 inches) 。

目前Moleskine City Notebook 城市系列筆記本 有以下城市:

1.Tokyo 東京 (Hardcover) 數量*3

2.Kyoto 京都(Hardcover) 數量*2


3.Los Angeles 洛杉磯 (Hardcover)數量*1

4.Venezia (Venice) 威尼斯 (Hardcover)數量*2


5.Firenze (Florence) 佛羅倫斯(Hardcover)數量*2

6.Wien (Vienna) 維也納 (Moleskine City Pocket Notebook) (Hardcover)數量*1

7.Seattle 西雅圖 (Moleskine City Notebooks) (Hardcover)數量*2

陸續在2月底到貨 如需預購其他城市的請告知囉!!

每本只要 $700 含郵 (誠品 790 ) ~

Moleskine官網 : http://www.moleskineasia.com/

可別再錯過這次機會囉!~~ 要買要快!~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Moleskine City Notebook 城市系列筆記本 ~到世界各地環遊吧!!



Moleskine City Notebook 是一本特別的旅遊指南 很適合自用或當禮物送給朋友
City Notebooks助你組織行程,留下回憶及記錄,對旅遊或工幹十分理想。若你居住於這城市,這本筆記簿更可為你妥善記錄你的生活所需。每本筆記簿由橡皮帶緊扣,內有228頁,其中44頁為彩圖,以線釘裝;內有風琴式口袋,以及三色絲帶標示。9 x 14 cm (3 x 5 inches)

以下內容轉自: http://lepetitfrank.pixnet.net/blog/trackback/2fb16879f4/23519423


Moleskine有幾款經典的筆記本
其中特別的是全球幾個城市的專屬筆記本
書腰還特別學了行李條的樣子




咦∼怎麼其他的City Notebook都是標義大利製的
這一本*London則是中國製的
中英雙方關係特別好是嗎
(恕把標價隱藏)




側面的皮革上還有個LONDON的壓紋




除了筆記本的功能以外
內含有倫敦市區的地圖與地鐵圖






熟悉的地鐵圖





另外還有地鐵站與市區地點的索引






分區地圖雖然不盡詳細完美(例如標出Pret a manger, Boots, McDonalds...etc.)
(小法...你以為是像台灣的地圖一樣還標出7-11嗎?最好還有公車站牌啦)
需要的資訊應該也足夠
畢竟 就是地圖啊






當然也少不了筆記本都會有的各式各樣標籤分頁






以及其他的輔助標籤貼紙






怕資訊太多找不到吧 一共有三條分頁線哩∼實在足感心ㄟ






方便撕下來的便條紙張






最特別的在這裡...透明N次貼, 可以貼在地圖上標地點與路線塗鴉喔






最後一頁摺成立體的小口袋 可以裝一些小東東或紙張吧





Moleskine City Notebook *London

其他照片請按我

官方網站

Moleskine

艾瑪的介紹

Moleskine City Notebook:Paris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創意,讓荷蘭跳出來



20年前,荷蘭政府就已經在設計方面投入大筆的資金培育創新人才,
20年後,荷蘭人凡事Open Minds(開放心胸)的性格,加上與生俱來的創新天賦,讓荷蘭人從傳統出發,展現前衛又有創意的荷蘭設計風格。

荷蘭全國的創意工作人口約五萬人...


2008年12月中旬,香港中環出現少見的戶外服裝秀。十多名模特兒在一家頂樓餐廳的露天走廊來回穿梭,貝聿銘設計的中國銀行大樓近在咫尺,香江的夜景襯托著身著荷蘭設計服飾的模特兒。

在古典樂、電子樂、搖滾樂的襯托下,質地輕柔的蛋糕裙、雍容華麗的晚禮服、帥挺筆直的襯衫、色彩豔麗的荷蘭木屐逐一登場。

周邊高樓的七彩霓虹燈在模特兒身上不停閃爍,連天邊的月亮也相形失色。

「荷蘭是低地國家,我們難得能在25層的高樓辦秀!」皮膚白皙、穿了好幾個鼻環的服裝設計師柯斯特(Bas Kosters),在掌聲、鎂光燈中,興奮地對外國人解說自己的設計理念。

這場展現荷蘭時尚風的服裝秀,為2008年香港設計營商周(BODW)揭開序幕。

在港人大力宣傳下,舉辦七年的營商周每每吸引上萬名專業設計人士參加,成為國際設計圈的年度盛事。

「我們不必發邀請函,外國人會主動洽談,希望成為營商周的展覽主題,」香港設計中心項目總監陶威廉帶著自豪的語氣表示。

荷蘭就是主動爭取,擊敗兩個競爭國家,獲得設計中心青睞,成為2008年的年度展覽國。

「荷蘭設計近十年快速在國際間崛起,不容易啊!」負責策劃營商周多年的陶威廉道出荷蘭獲選的原因。

多年來,臺灣人熟知的荷蘭品牌大概就是米飛兔、飛利浦家電、以及海尼根啤酒。但如今,外形有如鬆垮大褲子的北京中央電視台大樓、和中國人共同設計的北京奧運logo、以及即將在今年完工的廣州電視台,高達450公尺的建築,都出自荷蘭人的設計。

近5萬創意人 創造5%GDP

走進位於灣仔會展中心的營商周場地,處處可見象徵荷蘭的橘色鬱金香圖案,上面寫著「開放胸襟(Open Minds)」,點出荷蘭人凡事包容的處世態度。

「開放胸襟讓我們前衛又有創意,面臨金融危機,創新讓荷蘭有新的出路,」今年40歲,留著一頭濃密黑髮的外貿部長賀斯克(Frank Heemskerk)率領近300名設計、經貿、學界代表前來香港,尋求合作機會,他說,這樣的規模是歷來最大的海外團隊。

細數荷蘭團隊陣容,有設計北京中央電視台的建築師庫哈斯(Rem Koolhaas)、參與台灣Next Gene計畫的建築師Winy Maas、知名設計品牌Moooi創辦人萬德斯(Marcel Wanders)等明星級人物。

賀斯克說,荷蘭是小國,必須走向海外,創意產業也要賣到國外才有出路,因此設計界對到海外宣傳特別有興趣。

「我們有1600萬人口,翻開電話簿,上面登記是設計師的,就有4萬6000人,」有著荷蘭人高挺身材、高近190公分的荷蘭設計師協會執行長休赫曼(Rob Huisman)帶著笑容表示,荷蘭的創意能量正在爆發,世界知名的創意產業學者弗羅里達(Richard Florida)也把荷蘭的創意指數列為全球第八。

隨著荷蘭設計近年在國際間能見度增加,創意產值已達350億歐元,占荷蘭GDP的5%。

外形高大、穿著筆挺西裝的經濟部外貿投資處長鮑赫斯(Bart van Bolhuis)也說,2007年GDP成長為2.9%,創意產業成長率卻有10%,居各產業之冠。

然而,環伺荷蘭的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北歐國家,早在創意產業擁有一片天地,這個位於西北歐的蕞爾小國有什麼特色?怎麼闖出自己的設計產業,後來居上呢?

走紅國際,全因好用貼近生活

「獨特、創新、簡單俐落、貼近生活、好用、一看就懂,」設計各類生活用品、在台北誠品也設櫃的Droog創辦人芮梅可(Renny Ramakers),頂著一頭金色短髮,帶著篤定眼神一語道破荷蘭設計的特色。
這位從來不畫設計圖的女性,是帶領荷蘭創意走上國際舞台的靈魂人物。

自從1993年,她和萬德斯、榮葛絲(Hella Jongerius)等設計師帶著14件作品參加米蘭家具展,受到美、法極大讚揚,從此一砲而紅。後來,萬德斯、榮葛絲等人紛紛設立自己的品牌,創意產業逐漸分枝,茁壯成現在的大樹。

大師帶新人,走出獨特風格

從小跟著爸爸接觸家具業的黃鑫章,目前開設bhome boutique精品家具,據他觀察表示,荷蘭人發展設計產業,是由明星級設計師母雞帶小雞的方式,讓全世界看到荷蘭創意。

黃鑫章在家具業有多年工作經驗,兩年前開起店面後,就開始進口荷蘭家具。十多年來他都會出席米蘭家具展,早期荷蘭產品和北歐品牌放在一起時,不易被發現,但如今有了自己的展覽場地,而Droog設計也會舉辦特展。

如同芮梅可所言,荷蘭儘管是後起之秀,但是常常有獨特的創意。例如在萊比錫書展得到全球最漂亮書本設計獎的布恩(Irma Boom),學習平面設計,卻揚棄傳統印刷,改以手工製作書籍,從厚達2000多頁、不標頁數的書,小到放在指尖的袖珍書,都在在呈現創意巧思。

「網路發達的時代,手工書更顯可貴,」留著黑髮的布恩,不按牌理出牌,她的書不是用來閱讀,而是當成藝術品欣賞,甚至當成家譜流傳,書裡有需要打開的摺頁,上下顛倒的文字、印有圖案的內頁,她還因為做書得了背痛。芮梅可以「簡單俐落、貼近生活」詮釋荷蘭的設計風格,這又跟文化背景不無關聯。

設計簡單,但卻富含精密規劃

追溯17世紀的荷蘭黃金時期,脫離西班牙統治,社會崇尚平等。台灣第一位到荷蘭攻讀建築博士學位的淡江大學總務長鄭晃二就表示,當時荷蘭人偏好簡樸建築、平民式生活,在畫作就能發現。

以畫光線聞名的畫家維梅爾為例,他不畫皇家貴族,反倒以市鎮的平凡人物為主角,例如,《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倒牛奶的女傭》,畫中的女子顯露安詳、寧靜的氣氛。

「維梅爾畫作平易近人,正是荷蘭創意的精神,」畫著藍色眼影,講話頗有條理的「荷蘭創意計畫」總監包恩(Christine de Baan)接受訪問時更是這樣強調。

觀察入微的鄭晃二發現,即使是交通標誌,荷蘭人在簡單圖案的背後,都有精確的分析,顯示他們注重秩序、結構的個性。從空中鳥瞰17世紀遺留至今的城市,荷蘭人喜愛格狀街道,連開鑿運河也是筆直向前,這種直爽風格會讓設計變得一目瞭然。

強調秩序,創意成情緒出口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荷蘭設計卻又風格活潑、色彩鮮麗,鄭晃二認為這和他們的「雙子星」個性有關。據他觀察,荷蘭人重視紀律,社會充滿「老祖母文化」,如果有人亂丟垃圾、逆向騎腳踏車,旁人馬上會扮演祖母角色,不怕對方難堪,當場糾正。

鄭晃二回憶留學時期第一次去看牙醫,因為不知道輪到幾號,逕自走進診間,立即被人指責。他認為,在老祖母文化的影響下,荷蘭人遵守秩序,但是內心其實另有一股自我表現的欲望。「創意產業正好提供他們發揮的舞台,」他肯定地說著。

由於荷蘭氣候寒冷,日照時間短暫,人們享受家庭生活,他發現不少設計偏好炫麗色彩,與戶外的蕭瑟景象形成對比。

地勢惡劣,逼出天生的創意

這個填海造陸的國家,70%的面積在海平面以下,地理環境的惡劣也逼得荷蘭人必需要有創意。

「我們要和大海爭地,地狹人稠,住家環境小,要靠創意,才能善用空間,否則會亂成一團!」有著慈祥笑容的設計師協會親善大使柯斯頓(Peter Kersten),很有耐心地在紙上畫著荷蘭的地勢,他說,有創意才能生存下去。

因為必須和自然環境和平共處,荷蘭人講究團結合作,這也讓創意產業快速發展。鄭晃二說,荷蘭人為了解決問題,會優先考量團體利益,共謀生存之道。

「我們看重經驗分享、互助合作,」柯斯頓繼續闡述,超過85%的荷蘭創意業者都是5到25人的中小企業,協會裡更有一半會員是1到2人的迷你公司,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網頁設計等不同領域需要合作,才符合市場需求。

荷蘭人懂得把創意變成生意,也是創意產業快速崛起的另一原因。

貿易本領,積極運用推銷創意

事實上,荷蘭人擅長做國際貿易,17世紀初成立的荷屬東印度公司就是明證。這是全球第一家跨國企業,當時的畫家林布蘭以商人為作畫主題,《紡織公會的理事》《夜巡圖》的名作就可看出。

在沒有相機的年代,林布蘭將這群新興的企業人士畫得維妙維肖。畫裡的商人在光線的襯映下,穿著黑色外套、頭戴黑色大圓帽,袖口、領口露出白色大蕾絲邊,在世界多地實行貿易壟斷。

bhome boutique負責人黃鑫章就很佩服荷蘭人很會做生意的性格。他分析,荷蘭人生意手腕很靈活,不和他簽買賣契約,沒有銷售壓力,和義大利、西班牙人比起來,他們懂得危機處理。

有幾次家具在運送過程受損,對方馬上道歉,一、兩天內就解決,讓他感覺很貼心。

近幾年來發展設計產業,荷蘭人當然也把天生做國際貿易的本領用到這一方面。例如已經成立100年的設計師協會,執行長休赫曼說,他們每星期開課,教導設計業者學習行銷、客戶服務,也有律師提供智財權諮詢。

荷蘭為了向世界推銷創意產業,近幾年來更是積極參與國際設計活動。例如,東京100%設計展、米蘭設計周。「荷蘭人十分積極,」香港設計中心項目總監陶威廉表示,2007年,荷蘭就有40名關鍵人士來觀摩營商周,後來還派專人駐港半年,互動聯絡。

國際時尚界也常能見到荷蘭的影子,例如,G-star、Viktor&Rolf等服飾均已在紐約、巴黎等時尚重鎮嶄露頭角。一頭披肩直髮的HTNK公司總經理賀婷(Mariette Hoitink)說,荷蘭業者靠著增加生產高級訂製服,因而躋身精品界。

建築 最早行銷國際的創意

至於荷蘭建築業,表現更是搶眼。淡大總務長鄭晃二認為,OMA、MVRDV、UN Studio、West 8、Mecanoo等新興公司約在十年前竄起,彼此風格各異,已經讓荷蘭建築成為當今國際上的超級強權。

他分析1990年在鹿特丹成立的荷蘭建築學會扮演重要角色,該學會舉辦展覽,出版景觀規劃、建築設計等刊物,送給國際相關單位,將建築師推向國際,增加曝光和接案機會。

根據德國BauNetz網站統計,荷蘭建築在國際建築媒體的曝光率已經排名世界前五名,其中,OMA創辦人庫哈斯的報導次數在去年秋天,就高居全球第二。

被視為荷蘭建築明星的庫哈斯,就是本屆營商周的壓軸演講人物。他頂著光頭、身穿黑色休閒服,毫無明星架子,時而深鎖眉頭、時而熱情地講述他對世界建築發展的看法,在40分鐘的演說中,幽默和嘲諷相互穿插,讓現場聽眾聽得如痴如醉。

得過建築界普立茲獎的他認為,許多城市的高樓外形相似,互相複製,愈蓋愈高的建築曲線,和目前下跌的股市線圖恰成反比。

OMA執行人齊士(Victor van der Chijs)說,在35國有合作案件的庫哈斯,凡事抱著好奇心。

他在2001年就預測美國經濟會走下坡,中國將會崛起,於是極力爭取北京中央電視台設計案,他也是第一個進入珠江三角洲尋求商機的荷蘭建築師。

透過香港營商周的國家主題展,更第一次大規模把他們的成就帶到亞洲來。

荷蘭最大報紙《De Telegraaf》曾經以「荷蘭設計師將統治世界」為標題,大肆報導。是否真如標題所言,荷蘭在世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還需要時間證明。

一直喜歡跟荷蘭比較的台灣人,不禁要問:荷蘭十年內讓設計產業蓬勃發展,名揚海外,台灣呢?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向台灣自行車教父學經營心法 要當CEO, 先放大格局



從創業家到企業家,不僅得有披荊斬棘的本事,還要有過關斬將的能力。

根據矽谷著名創業顧問約翰‧納斯漢(John L.Nesheim)研究,從有創業構想到公司得以上市成功,機率僅有百萬分之六,獲得創投融資的創業公司,只有不到20%得以公開發行上市。由此可見,成為創業家,不易,蛻變為企業家,更難。

不到30 歲,6 年內創業3 次的Citiport 執行長陳衍瀚,正在由創業家邁向企業家的路上,他最想請益的人生導師是創立全球最大自行車品牌「GIANT」的巨大集團董事長劉金標。

二十多歲開啟創業人生

劉金標與陳衍瀚,年齡跨世代、產業跨領域,看似不同的兩人,卻有相近之處。

兩人都是在二十出頭第一次創業。劉金標在25 到35 歲的人生關鍵10 年多次創業,平均每兩、三年換一個行業,到39 歲創立巨大之後,才定下心,深耕自行車產業。

跟劉金標感情最好的二姐杜劉月嬌觀察,這位么弟從小就很聰明,好奇心極重,喜歡東摸西摸,特別有機械天分,「他可以自己拆解,再重組回去。」她笑著指出,劉金標做過的行業多到她記不住,「不過,他看的方向很準,而且很有責任感。」她回憶十多年前,劉金標因胃癌開刀,休養一個月後馬上投入工作,到中國、美國各地出差,「他會成功不是偶然,是因為吃得了苦。」

2002 年,陳衍瀚還是交大資工系的學生,因為執行教授的專案,對創業產生興趣。2004 年,他鎖定個人與中小企業族群,拿著營運計畫書(businessplan),向幾位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指個人創投)募集400 萬元資金,成立外包設計網站MeWorks,2007 年開始獲利,去年營業額超過800 萬元。

休學,堅持圓創業夢

為了創業,陳衍瀚說服父母讓他休學1 年。「結果因為太忙,唸了6 年,還是沒能畢業。」他說,創業後,幾乎所有時間與心力都放在公司,實在無法兼顧學業,「但我不後悔,也不會去想會不會失敗的問題。」對夢想的執著在他身上展露無遺。2008 年,陳衍瀚再度突發奇想,以跟全世界做朋友的概念,集資20 萬美元,創立第一個提供全球觀點的旅遊生活網站,還獲選到全美最大選秀活動示範發表,引起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競相報導。

「因為我喜歡自助旅行,每次上網想找在地人寫的資訊,卻受限於語言,看不懂而作罷。」陳衍瀚說。Citiport 技術團隊開發出翻譯技術,突破語言隔閡,讓在地人介紹居住的城市,目前已有來自30 國訪客。「Han(陳衍瀚英文名)點子多,很會給vision(願景),帶領大家往前走。」創業伙伴、Citiport 技術長Jeff 形容。

《30 雜誌》為這位年輕創業家圓夢,由被譽為台灣自行車教父的劉金標傳,承創業與經營智慧,經由一對一的指導,陳衍瀚學習到前輩最珍貴的人生體悟。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指出,創業家並非生而注定的角色,任何能夠大膽面對決策者都可以學習成為創業家,並依照創業精神行事。

既然,成為創業家能夠學習,劉金標給的經營心法,值得每位創業家或想創業者參考。

劉金標給陳衍瀚的一對一指導

陳衍瀚(以下簡稱陳):您如何在創業與就業間選擇?

劉金標(以下簡稱劉):我不是一開始就走上創業。高工畢業後,先在家族事業幫忙,才出來創業。我開過木材廠、螺絲工廠、電解廠、汽車運輸、碳酸鈣工廠、鰻魚養殖業⋯⋯等,有賺有賠,回想起來,年輕時比較沒定性,一直到創立巨大後,才專注在一個行業。

就業與創業沒有說哪個選項一定好,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創業的過程一定會碰到很多的困難,關鍵在於你的毅力與熱情,是否願意堅持夢想,走在對的道路上。

陳:從新創的小公司到成熟的大企業,該要注意哪些事?

劉:小公司想的是如何生存,等到變大了,就要思考永續經營的問題。你觀察那些創業青年楷模,每個人都曾有過輝煌、風光的榮景,但拉長看十多年後,為什麼有些人消失,有些人卻屹立不搖?原因

在於他們能永續經營,長期保持成長。有一點常被忽略,當組織愈趨龐大,彈性與速度愈慢,領導人要想法子讓大企業保有小企業精神與速度。

陳:全球化下,台灣公司的優勢?

劉:台灣的產業基礎與實力好、人才又多,其實有很多的優勢,巨大的總部也是設在台灣,還選在大甲。全球化下,更需要創新,創新包含經營,不要沈迷在現有的業務,也不是追隨市場,看到什麼就做什麼,一窩蜂「搭一腳」。仔細去思考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獨特的,若你能做「only one」,就不怕失去優勢。

陳:如何克服全球市場的文化差異?

劉:在二十多年的全球經驗, 我們發展出獨特當我30時的「Globalocalization」學, 這字是由「Global」、「localization」結合而成,翻成「全球混血經營學」,你要將自己視為無國界的獨立實體,並且善用當地資源,與其說克服文化差異,倒不如說是在共同願景下,尊重當地文化,建立因地制宜的彈性作法。

決策像投資,訂出check point

陳:如何學習做個CEO?

劉:我是做中學,幾十年的心得下來,發現CEO 最重要的就是格局,要能跑在市場、趨勢的前面,同時又要謹慎,我建議先學會放大自己的格局。幾年前,巨大面臨台灣廠業績大幅下滑的危機,思考對策時,我從整個產業的角度出發,成立A-TEAM,打破同行相忌,重建產業競爭力。如果你只是將焦點放在自家公司,格局就無法放大,也就無法創造藍海。

決策是CEO 很重要的工作,這有點像投資,要考慮機會與風險。我在做重大決策時,會訂出check point(確認點),例如:失敗的機率有多大、若失敗,會對公司產生何種影響或傷害、公司能否承受後果、有沒有補救方案,將這些確認點研究出來,努力克服,幾乎不會做錯決策,因為所有會導致失敗的可能性都被預先排除。或許是我在創立巨大之前,做過太多行業,比別人多了很多不同的體驗,比較能整理出成敗關鍵的重要頭緒。
陳:愈走到後面,愈覺得人對了,事情就對了,經營企業是人比錢還重要,很苦惱要怎麼培育人才?

劉:你說對了!人是最重要的,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許久。十多年前,隨著公司規模變大,我發現不能再以我為中心做決策,這會讓同事進步緩慢,而是應該讓組織發揮團隊的功能。我開始放手讓團隊去做,調整初期碰到很多問題。舉例來說,同事習慣聽從命令做事情,沒有命令,什麼都不做了,我鼓勵他們,你們放心做決定,開始時,我也還沒有習慣,看到會失敗的決策,還會阻止他們,但不能如此,因為這樣部屬還是不敢做決定,要完全授權,不過,授權也不是一廂情願的放牛吃草,領導人要輔佐人才成功。另外,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人才,要有相當程度的識人之明,能看出每個人的長短處,適才適用。

我體認到,要讓人才有實力、變成熟,要讓他們我愈走到後面,愈覺得人對了,事情就對了,經營企業是人比錢還重要。學會自主,在不動搖國本的前提之下,給人才犯錯的權利。而且,時代不同,也有年齡隔閡,有些事情你講了,年輕人會認為這是老人想法,我一直講這個不行,他也聽不進去,就像跟小孩說,茶壺很燙,不能去摸喔!可是他還是會去摸,真的燙到了,就會記一輩子。

與事業伙伴的相處哲學

陳:可以談談事業伙伴間的相處之道嗎?是否有機會也可以是一生的朋友?

劉:好的事業伙伴可遇不可求,默契更是要談得來才有。我跟羅祥安(巨大集團執行長)一見如故,談起自行車,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共事快37 年,兩人沒有吵過架,我們是事業伙伴兼摯友,兩家人彼此熟悉。跟你說個笑話,以前,我們常討論事情就忘了時間,常聊到三更半夜,有次羅太太還開玩笑說:你們兩人不曉得誰的肚子會大來?

跟事業伙伴相處有3 點原則可以供你參考。第一是欣賞對方的長處,並且相互尊重,第二是兩人要有互信基礎,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第三則是用心溝通,達成共識。

陳:創業過程中,如何獲得家人的支持?

劉:我很幸運,不僅是家人,連姐姐、姐夫都義無反顧支持我。我們最慘時,巨大開出的支票沒人要,我的姐夫是醫師,姐姐拿他的支票應急,公司才沒跳票。那時我很拚,從早到晚都泡在工廠裡,心想一定要成功,不能把股東、姐姐跟姐夫的錢都賠掉了。 

陳:怎麼在生活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

劉:我做自行車,也騎自行車,自行車對我而言不是做產品,而是生活方式,也因為如此,工作、生活、健康都能兼顧。我住在台中市,幾乎每天從家裡騎到公司(大甲),騎完後再沖個澡,全身舒暢,上班更有精神,5 月,我要從北京騎到上海。騎車是我的生活樂趣,也讓我有不少的意外收穫,有些新的想法是在騎車中體悟出來的。像之前我在想,巨大花了二十多年,成為全球最大自行車品牌,碰到成長的天花板,不知道以後要靠什麼?前年環島回來後,我終於找到答案,巨大未來的成長要靠創造自行車新文化,豁然開朗後,發現處處

是商機。我體認到,要讓人才有實力、變成熟,要讓他們學會自主,給人才犯錯的權利。

引用網址: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1447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文件管理系統採購大特輯



隨著資訊安全的意識崛起,再加上堆積如山的文件越來越多,如何很方便地找到需要的文件,又確保機密不會外流,成為企業的一大難題。文件管理解決方案就是針對這方面的需求而推出的產品,本期採購大特輯介紹5款產品供大家參考。

文件管理系統4大發展趨勢
確保內容安全是文件管理的前提
趨勢1:審核的需求強烈,BPM在文管領域竄起
隨著企業e化程度的提升,數位文件保存的知識、資訊甚至是機密,絕對有控管的必要,也因此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商業流程管理)廠商靠其專長的簽核機制,大舉攻占文件管理領域。

趨勢2: PDF加密,文管廠商各出奇招
除了內容與權限的審核,另一個文管的重點是保全,也因此,所有的文管產品,針對PDF都有特殊的解決方案。

趨勢3:人工也能做ISO和流程審核,控管才是積極導入文管系統的主因
由於ISO認證對於企業很重要,尤其是製造業,所以它們對文件管理的重要規範包括審核、版本控制、文件索引卡與生命周期的概念等,幾乎是文件管理系統的必備功能。

趨勢4:企業遇到Notes維護不易的問題,間接帶動重新建置的需求
一個值得觀察的趨勢是有一些企業認為,Lotus Notes的維護成本過高,而這間接帶動了文管需求,新人類資訊行銷企劃部協理程勤輝便說有好幾個客戶是從Lotus Notes轉上WebISO。

文件管理系統7大選擇要點
簡化工作是文管功能的最大重點
臺灣製造業全球接單,於是跨企業傳遞文件的權限與機密控管機制是一大重點。再者,兩岸三地的營運模式,也需要文管系統支援多文件伺服器的架構,以降低頻寬負荷 。

圖檔檢視工具的搭配上,需考量外部參考檔的連結
文管產品大多搭配能支援多種格式的圖形檢視工具,不過檢視工具的選擇,企業要考量到設計圖除了主檔之外,常會有多個外部參考檔,如果檢視工具沒有支援連結外部參考檔的功能,載入圖檔時,就會有部分區域無法檢視,這是必須要注意的地方。

搭配我的最愛及訂閱機制,強化使用者工作效率
個人工作區、我的最愛及訂閱機制一直以來都是使用者最推薦的好用功能,文管產品若能建立多角度的文件分類,對使用者而言最有利。

案例研究:正崴精密採用以柔DMP

層層保全關卡,確保合約不外流
透過以柔資訊DMP知識與文件管理系統的查詢與權限設定機制,正崴精密把過去手動調閱合約的工作,轉換成簡單幾個勾勾選選的動作,而且資料的保全也更有保障

簡化調閱工作,而且安全性更有保障
在導入以柔DMP以前,作業程序瑣碎,相當浪費時間,而現在使用DMP後,合約的管理不但變得方便,而且安全性也提升許多。

未來規畫:擴大應用,成為全公司的檔案權限管理中心
正崴精密現階段DMP的應用,仍局限在法務的文件和合約,不過資訊處規畫未來DMP將成為全公司的檔案權限管理中心。

案例研究:瑞健導入華苓Docpedia

人命關天,文件版本誤用不得
醫療產業的文件版本控管必須嚴謹,因為以錯誤的規格檢驗或製造產品,是會出人命的。瑞健引進華苓Docpedia的著眼點在於,自動化文件的上載與下架工作,避免人為疏失的可能。

自動化效益明顯,文管主動要求停止平行測試
瑞健在AgentFlow中簽核表單與文件,審核結束之後,自動匯入Docpedia。由於自動化的工作效率提升很多,文管人員發覺人工作業實在太麻煩了,於是主動在6月要求停止平行測試。

後續將引進數位版權管理及多點下載
瑞健未來還有工程圖及CAD圖,都要上載到Docpedia統一控管,最後一個階段,也將導入多點下載機制。

產品實測
一等一1'stEB 7.5
審核流程結合電子簽核模組,設定機制完整;索引卡無法自訂欄位,功能稍弱,而文件分類維度與權限設定方面選擇多元,是產品強項

鼎創DMS 2.6

DMS的圖文檢視搭配AutoVue,功能與安全性表現不差,不過,由於相同專案的文件只能套用單一權限,而且流程功能比較基本,所以較適合授權與審核單純的企業。

華苓Docpedia 2.2
針對ISO有關的文件管理要求,提供完備的方案。除此之外,也注意到許多小細節的設計,例如欄位預設值、友善列印、郵件格式,及複製/貼上等功能,使得Docpedia的操作具親和性,有明顯的加分效果

新人類WebISO 3.0
紙本文件的控管,以及結合多功能事務機搭配OCR軟體快速上傳紙本資料的機制,是新人類WebISO有別於其他文管產品的2大特色。此外,多樣化的流程機制也是一項優勢 。

以柔DMP 5.0
文件保全是DMP的強項,從線上、離線閱讀到原始檔的存取都有解決方案。而圖檔方面結合Actify,因此能支援多種檔案格式,並提供丈量及註解機制。文件審核則結合TBCommerce的流程引擎後,提供彈性的設定機制。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