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種事業必須連續虧損八年才有機會獲利,你敢不敢投資?名列《遠見》雜誌2013年A+俱樂部的台灣神隆就是一例。
1995年,營收700多億元的美國辛泰公司(Syntex)被羅氏(Roche)併購,許多員工平順的生活就此被打亂。當時來自台灣的47歲馬海怡博士已是Syntex藥廠副總經理,連她也在1萬2000位的資遣名單當中。
中年失業,多數人會感到無助,馬海怡卻欣然面對。她經常與Syntex的舊同事、前生產副總Bob Ells、業務主管Bob Cook以及生技研發副總詹維康商討未來。
沒想到就在最困頓之際,上帝同時為他們開啟了另一扇窗。當時歐盟規定,從1995年起,新藥專利權未到期前,歐盟廠商不能提前開發學名藥與原料藥。這儼然是顆超級炸彈。
做最難的藥,競爭少獲利高
但是歐美原料藥廠的噩耗,卻是亞洲藥廠的福音。學名藥廠所需的原料藥,其製程、加熱溫度、化學合成的反應途徑、晶型等都不能侵犯原廠或其他廠家所擁有專利,是一門艱難技術,有競爭力的廠商並不多。而原料藥正是馬海怡等人的專長,深知千載難逢機會稍縱即逝,四位半百之人抱著初生之犢的熱情,轉進台灣執行「神隆計畫」。
只是原料藥高達4000多種,到底要鎖定那一塊?「我們決定走最艱難的路,聚焦在小分子、高活性抗癌原料藥,」馬海怡解釋,難做的藥競爭對手少,才能有高獲利,而且一定要放眼全球市場,走國際路線。
企畫案再完備,沒有資金也是空中樓閣。他們開始四處籌資,當時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聽完簡報後,立即承諾出資為最大股東,他認為「人生一張嘴,不是吃食物,就是吃藥」,一定會賺錢。
建藥廠,屬高技術、資本密集
而且政府力推生技產業,並將原料藥列入重點輔導產業,台糖、開發基金、交銀(現為兆豐銀行)相繼成為投資者。1997年11月台灣神隆正式成為國內第一家抗癌原料藥廠。
立志走國際路線,抗癌原料藥廠房、設備、生產線作業都必須達到歐美日與台灣藥品優良製造規範(CGMP)多重標準。由於高活性物質具有高毒性,必須有特殊隔離設備才能保護研發、生產人員安全,加上癌症藥品多為針劑,製作時必須使用完全純水,不能有內毒素(存在與病原體如細菌內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潛在毒性)、微生物等污染,凡此種種都不同一般藥廠的要求。
為建置一流藥廠,初期3∕4資金全投入廠房與設備,為節省開銷,連馬海怡都是搭公車上下班。最後在Syntex建廠原班人馬以及美國Veco的協助下,完成抗癌原料藥廠房,只花了美國1∕4成本就在台南科學園區完成。
但是一年、兩年過去了,因原創產品的專利尚未到期,營收無起色,負債卻不斷攀升,累計2001年投資額已達54億,其中31億為中長期貸款。即便到了2005年,財報仍是滿江紅,隨著增資次數不斷提高,股東們愈投愈心虛,員工也人心惶惶,一度引發離職潮。
由於公股持股達37%之多(目前已降至20%以下),立委批評「亂投資、浪費公帑」的聲音從未斷過。儘管台灣社會有各種質疑的聲音,國外客戶卻給予肯定,神隆逐漸在國際舞台闖出名號,但這卻無助於神隆順利增資。
高清愿相挺,八年後轉虧為盈
還好高清愿一路相挺。「他說龜甲萬醬油和統一超商都虧了七、八年之後才開始賺錢,何況神隆是高科技產業,」馬海怡憶起這段往事,由衷感謝高清愿的支持。
在統一企業以及原始股東美國華生藥廠應允增資後,神隆才有資金持續研發,終於在2006年轉虧為盈,現在已穩居台灣生技業的龍頭地位,2011年台灣原料藥外銷總額中,神隆就占了66%,並屢屢在國際舞台發光。
例如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中樞神經用藥Galantamine,神隆提供全球五成原料藥,用於非小細胞肺癌、乳癌的Docetaxel及大腸直腸癌的Irinotecan,市占率也有四成之多。
而且神隆還是全球生產高活性抗癌針劑用原料藥產品線最廣的藥廠,「別人只能生產一兩種抗癌原料藥,神隆有一鍋子,種類齊全,」馬海怡自信滿滿地說。
原料藥量產後,營收大躍進
為何這家連投顧分析師都看不懂的神隆,會突然成為生技業的模範生?原來學名藥廠必須等到新藥專利到期後,才能上市,為搶先機,學名藥廠必須儘早找到可靠的原料藥供應商。但原料藥開發短則五年,長則八年,前期作業期長,等到藥品上市後,才會有營收,無法短期獲利,是屬於技術、資本密集的高門檻進入產業。這也就是為何當外界不看好神隆,馬海怡團隊卻相當篤定的原因。
神隆資深顧問暨共同創辦人詹維康就曾說過,「所有數據和客戶紀錄都擺在那裡,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
當第一個原料藥量產後,按照排程所開發的項目逐年上市,業績就像爆爆米花般乒乒砰砰爆開來。從2006年以後年年開紅盤,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生產線無法負荷,還請台灣同業代工,2011年營收達到39.48億元,毛利率在五成以上。
領先同業15年,新進者難跨越
說到神隆「十年磨一劍」的功力絕非浪得虛名。首先是選定最有利基的抗癌藥市場,再來是累積國際信譽,與客戶共同挑選開發的項目以降低風險,而且擁有170名研發人才,占員工數二成,其中30%為博士、碩士學位54%。近五年平均研發經費占營收的7.5%,高於同業5%的平均值。
有著北方人豪邁性格的馬海怡直爽地說,就算財團砸大錢投資設備、搶人才,都嚇不倒神隆,因為神隆已占盡時間優勢、霸占了銷售管道。
外界聽到這席話不免狐疑,她卻所言不虛。因為神隆領先同業15年研發原料藥,已有17項上市,手中還有50餘種已開發完或開發中的原料藥。新進者想分杯羹,最快得耗上五年才能完成。而且全球前十大學名藥廠,如以色列的Teva、瑞士Sandoz、美國的Hospira及Watson、冰島的Actavis都是神隆的客戶。「我們已經幫下代子孫鋪好路,因為競爭愈形激烈,原料藥開發時程從8年又提前到10年、15年,」馬海怡說,很多藥等到上市時,都是10年後的事了。
放眼大陸,神隆推Double A
放眼全球,神隆又找到另一個獲利引擎,因為大陸十二五計畫明確要求中國藥品必須百分百符合GMP要求,為因應新規定,大陸藥廠面臨挑戰,而這正是具有國際製藥水平的神隆優勢所在。
神隆所擅長的抗癌領域,剛好是大陸第二大的用藥,不斷受到大陸客戶的關注。2009年,神隆昆山廠還因不敷所用搬遷至常熟擴大建廠,目前大陸最受歡迎的20大癌症用藥中,神隆就有九項,大陸抗癌藥品市場已成為未來重要的業績來源。
現在神隆正推出「API+ANDA,原料藥加製劑」的Double A計畫,將自行開發生產技術門檻最高的學名藥,製造成抗癌針劑,從原料藥垂直整合到製劑,提供客戶一次到位的服務,以擴大事業版圖。
從聚焦抗癌原料藥,到現在所選擇的品項都是高難度的領域,不知道下一次,神隆還會帶給生技業什麼樣的震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