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逸寧 2011-11-21
國泰綜合醫院在醫療團隊中尋找備受信任的意見領袖,讓醫生與IT團隊並肩開發新應用,有了意見領袖當IT最佳代言人,新系統就能順利推廣 | ||||||||
國泰綜合醫院(國泰醫院)總院區藏身於車水馬龍的仁愛路,建築物已歷經30多年的歲月,外觀有些老舊。不過,當你走進國泰醫院,會看到醫護人員正在用PDA執行輸血程序,將病患病歷號碼印成條碼,貼在血液檢體試管上,確認這瓶血液檢體與病患身分一致,降低全由人為貼條碼的錯誤率。你還會看見,國泰醫院將RFID用來管制病患手術流程的動線、確認母嬰身分與控管冰櫃溫度等多種用途。 如果你覺得這些應用還不夠新穎,再仔細觀察這些奔走於診間的醫師,他們手上拿的不是厚重的紙本病歷,而是時下最夯的iPad,他們可不是拿來玩憤怒鳥,而是眼神專注地查看病歷資料。每臺iPad裡提供了醫師從2007年來每位病患的病歷。不同於其他醫院的作法,國泰醫院IT部門與醫師共同建置一套行動醫療整合系統(iMMIS),讓醫師在院內任何地方,都能即時掌握病患的過去與現況,就像將整套醫療資訊系統(HIS)濃縮在一本iPad筆記本內,隨身帶著走。 醫院實體擴充受限,改以IT創造競爭力 這些領先於其他醫院的創新應用,居然源自於國泰醫院實體擴充上的限制。由於國泰醫院受限於仁愛路段的高地價,很難擴充建築物的規模,加上衛生署進行醫院病床數的總額管制,即使國泰醫院的就診人數逐年攀升,醫院也無法任意擴充病床數。 這些限制卻促使國泰醫院從內部改造著手。國泰綜合醫院院長林志明認為,既然不能從建築物或病床數來擴充醫院規模,不如藉助IT由內改造國泰醫院的體質,只要比其他醫學中心早一步嘗試新的IT應用服務,就有機會超越。他期許,IT部門貫徹「創新服務,追求卓越」的目標,不斷嘗試新的服務。而這項任務落在國泰綜合醫院資訊部部主任鄭有恭的肩上。 鄭有恭是商管背景出身,進入國泰醫院之前,憑著自修IT知識,進入國泰人壽電腦部,待了19年,曾參與國泰醫院財務、會計與業務薪資系統的建置,並串連全臺430家國泰人壽分公司的網路連線。憑著網路建置經驗豐富,鄭有恭進入國泰集團旗下的神坊資訊公司,擔任協理一職,他的工作如同ISP業者的業務人員,必須時常接洽企業客戶,協助規畫與建置機房及網路連線。 三十多年的經歷下來,讓鄭有恭兼具IT技術能力,以及商管的實戰經驗,在2009年,鄭有恭正式出任國泰醫院CIO。他抱持的理念是,CIO必須具備預測的能力,預見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需求,讓IT早別人一步出手,來為企業創造競爭力。 鄭有恭舉運動選手的例子。他說,為什麼總是少數的籃球選手能夠搶到籃板球?因為這些選手先觀察球撞擊籃板的角度,預測球接下來會彈到哪裡,預先站在那裡準備好,才能搶到球。「IT也是一樣,只要比別人早一步預測、準備好、出手,只要早一點點,就贏了。」 HIS系統從COBOL轉Java,取得跨平臺效益 不過,CIO要先掌握企業現有IT的優劣勢,才知道如何截長補短,才能因應未來。鄭有恭一進入國泰醫院時,重新檢視HIS系統架構。他得知,早在2004年,國泰醫院HIS系統已從大型主機專屬的COBOL語言,全面轉換為Java語言,各式各樣的系統功能都已模組化,利於快速開發,利於讓使用者以不同裝置存取網頁服務。 鄭有恭明白,HIS系統轉換為Java平臺,對IT創新服務不啻為最佳的基礎。他預見,日後隨著越來越多新的系統要仰賴網路派送服務,網路頻寬勢必為首要瓶頸,所以鄭有恭做的第一件事,是汰換既有次級廠牌的網通設備,花了數百萬元添購思科的產品,順勢將網路頻寬從100MB提升為1GB。 另外,鄭有恭開始精簡HIS系統的程式,展開系統的瘦身行動。由於臺灣醫院的作業流程隨著健保制度異動不斷,時常需要修改系統,每逢系統修改,醫護人員都會提出許多系統修改的需求單,每年提出的需求單多達1千多件,HIS系統難免因為時常修補,而顯得疊床架屋。所以,鄭有恭開始精簡不必要的程式功能,來加快系統運作的效率。 先提升網路基礎建設的傳輸品質和速度,同時去除不必要的程式,提高系統的運作效率之後,創新服務才有表演的舞臺。有了舞臺,鄭有恭開始尋覓新腳本,以發揮Java平臺最大的效益。然而,表演要能成功,重要的是表演者,也就是實際上臺演出的醫護人員。如果醫護人員不買單,再豪華的舞臺、再創新的腳本,也無法成就完美演出。 尤其對一間大型的綜合醫院來說,更不容易。一般而言,22種科別以上的醫院就屬於綜合醫院,但國泰醫院的科別多達38科,不同科別的醫師、護理和病檢人員各有專業知識,幾乎每位醫師對新系統都各持主見,IT部門很難彙整4個院區共559位醫護人員的共識,若沒有共識,日後更難說服他們使用系統。 以CPOE醫囑系統為例,各科別的醫師都要用這套系統,如果永遠有人不滿意,新系統就永遠無法順利運作。鄭有恭表示,醫囑系統在開發過程中,正式會議開了20幾次,上線2個月來,也開了10幾次會議,甚至有些醫師還提出不符多數醫師的需求,要求每次開立醫囑時,系統都要查詢一萬多家診所的病歷資料,確認醫囑無誤才執行。這麼做,造成醫師每次開醫囑時,系統都會停頓5秒,其他醫師根本無法接受。 最後IT部門將這項功能寫入系統,結果系統反應過慢,造成其他醫師反彈。鄭有恭再依循多數醫師的意見,修改系統設定,只針對1%的特定病患,系統才會執行這項查詢功能,不必針對所有病患都執行這項功能。 IT確實要聆聽使用者的意見,但IT部門如果每次都被這些分歧的意見牽著鼻子走,不斷修改系統,永遠無法加快系統上線時間,IT人員也會反覆做白工。為了盡快取得共識,鄭有恭借用管理學的作法,尋找非正式體制下的意見領袖,這些擔任意見領袖的醫師或許職稱沒有特別高,但他們的意見總是被醫療團隊採納,可以決定決策方向。 在使用者中找出意見領袖,合推新系統減少磨擦
CIO找出這些人後,必須讓IT部門與這些醫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鼓勵他們與IT團隊並肩作戰。當IT部門在系統開發設計時,必須採納他們的意見,讓他們覺得這套系統是為他們開發的,系統上線後,這些醫師就能化身IT最佳代言人,主動推薦其他醫師使用,如此,新系統就能順利推廣。 當意見領袖成為IT部門的最佳夥伴後,鄭有恭發現,IT與使用者的互動關係也隨之轉變。擁有商管背景的鄭有恭總是將新系統視為新產品,思考如何行銷給不同的使用者。他引用《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鳴》一書的觀點,將IT部門比喻為廠商,使用者比喻為消費者,兩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正如同商場上行銷模式的演進。 行銷1.0的時代,IT部門不談使用者需求,系統功能越多,越是好產品。到了行銷2.0,IT部門必須揣摩使用者的需求,為使用者量身打造系統,才是好產品。現在隨著個人裝置普及,行銷3.0的時代降臨,IT部門最好能吸引使用者投入系統開發,添進自己的創意與文化,這樣的產品才能真正獲得使用者的共鳴。鄭有恭說:「最好讓使用者親身參與開發團隊的決策,讓他覺得這套系統是為他做的,是他自己生的小孩,就算你失敗了,他也會永遠懷念你。」 當然IT部門很難一次與數百位使用者對話,因此,鄭有恭鎖定這些意見領袖,培養良好的互動關係,平時多詢問他們的意見,優先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願意成為IT部門並肩作戰的夥伴,並化身為IT代言人,說服其他醫師接受新系統。 最顯著的例子是病房即時查詢系統、醫師電子秘書系統及iPad應用,這些系統是從醫師個人化的工作需求出發,來重新開發的整合式平臺。國泰醫院HIS系統共分為65套系統,內含100多套子系統,約兩萬支程式,每次醫師查詢某位住院病患的病歷資料時,必須一直切換不同系統的頁面,造成操作不便。 因此,國泰醫院開發了病房即時查詢系統,以住院病患為中心,將每位住院病患分散於各套系統的病歷資料整合在該系統,醫師可在單一平臺查詢各種資料。而醫師電子秘書系統則是以醫師為中心,記錄醫師每天的工作行事曆與看診進度等,協助醫師排定行程,這兩套系統是由醫師們主動提議,並與IT部門共同規畫和設計系統架構。 完成這兩套系統,讓醫師使用個人化平臺後,他們的創意甚至領先於IT部門之前,不少醫師先買了iPad來玩,才向IT部門要求將iPad用於醫療作業。去年,國泰醫院將病房即時查詢系統與醫師電子秘書系統重新整合為iMMIS系統,讓醫師用任何的裝置都能查閱病歷資料或排定個人行程。 對國泰醫院來說,iMMIS系統不只是一種創新服務,更說明了IT與使用者的互動關係開始轉變。使用者從以往被動地接受IT部門的服務,到現在,使用者甚至走在IT之前,主動要求IT部門提供新的服務。如鄭有恭預測,IT進入行銷3.0的時代,不斷與使用者產生共鳴,創新的服務才更有價值。文⊙鄭逸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