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協鴻分段開發供應鏈平臺,連續安打的IT建置才能助企業成長

文/張景皓 2013-10-07


工具機產業性質特殊,難以找到IT建置的成功案例與合作廠商,協鴻工業總經理室資訊管理組課長劉環嘉率領安打型的資訊團隊,從頭摸索,用獨有的模式自行打造協鴻的資訊系統
CIO小檔案-劉環嘉 協鴻工業總經理室 資訊管理組課長
●學經歷: 南開工專電子工程科畢業,退伍後即北上就業,先後待過數家販售進銷存系統的資訊公司,協助買賣業、汽車業、證券業建置資訊系統。18年前來到協鴻工業,率領資訊團隊從頭摸索,逐步完善協鴻工業的資訊建置,可說是協鴻工業最重要的資訊化推手

工具機堪稱機械之母,但因為機械常與黑手畫上等號,即便工具機早已走向電腦化的電腦數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卻擺脫不了黑手產業的刻板印象。不過,拜賈伯斯之賜,近年來3C產品對金屬精密加工的需求大為提升,使得工具機戲劇性鹹魚翻身,成為暴紅的產業。

成立近50年,位於臺中市工業區的協鴻工業,就是臺灣工具機產業中極具代表性的企業,每年可以生產2,400臺動輒數百萬元的工具機,多數外銷國外,客戶遍及全球65個國家。

雖然工具機產業可說是臺灣揚名國際的產業之一,不過,協鴻工業總經理室資訊管理組課長劉環嘉表示,工具機產業有其特殊性,因購買企業的生產需求不同,而需要有不同的客製功能,因此採接單生產模式,每臺機器都是獨立的產品,而且要打造一臺工具機需要的零組件種類繁多又複雜,市面上多數的套裝資訊系統內建的作業流程,都不適用於工具機產業,無法承接這樣的運作模式,也難以找到可參考的成功的案例。

產業性質特殊,運作模式複雜,難以找到合作廠商
曾經待過資訊公司的劉環嘉更表示,除了購買套裝系統困難之外,也因為資訊公司以獲取利益作為首重目標,追求的是快速結案,接著才會講求服務。但是,一般企業都會希望能看到花錢的效益,希望能看到時程規畫、使用文件等細節,兩者目標背道而馳,工具機產業特性又和其他產業不同,要找到願意配合客製化的廠商,非常不容易。

因此,協鴻工業大多數的資訊系統都是靠著資訊部門慢慢摸索,自行開發建置而成的,或是由資訊部門撰寫核心程式碼,再委由廠商繼續擴充其餘功能,不過,過程通常是一波三折的。

像是協鴻工業目前使用的ERP系統,起初是由資訊部門在1997年時自行開發而成,經過一年的使用,資料量成長幅度超越預期,導致系統無法承載,只好外購ERP系統。

但是,外購的ERP系統才剛導入上線,就碰上廠商無法繼續服務的問題,所以,資訊部門又得接下責任,利用廠商留下來的程式碼,繼續開發出更適合使用者的應用功能。

為了能夠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劉環嘉會進入生產線學習,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向現場工作人員詢問,他表示,畢竟隔行如隔山,尤其資訊和機械都是非常專門的領域,就算從頭學起,也不可能百分百理解機械的專業,只能掌握關鍵知識,至今都仍在學習的階段。

雖然開發過程相當辛苦,不過能夠藉此提升資訊部門的技術實力,劉環嘉也從中摸索出一套專屬於資訊部門的工作模式。

透過需求分析表,和使用者反覆溝通找到最大效益
劉環嘉表示,以協鴻工業的規模來說,他認為資訊部門的人力並不算相當充足,為了服務龐大的使用者群,使用者若有開發系統的需求,必須先填寫制式的需求分析表。

資訊部門收到需求分析表時,會著手評估,並且和使用者們一起開會溝通,以技術角度提出使用者沒有想到的功能建議,使用者端則反饋作業流程,彼此提出不同的見解,讓系統功能更為全面。若是找不出對於協鴻有實質幫助的效益,資訊部門就不會著手開發。

劉環嘉表示,系統開發前期的評估階段會耗時較久,依據專案大小不同,平均3~6個月不等,評估完成之後,會進行實驗階段,在這個階段會依據需求開發出系統雛型,讓使用者試用,確保系統功能到位之後,才會繼續擴充功能,擴大應用範圍。

透過實驗階段的確保,劉環嘉表示,也可以提前中斷找不出效益的系統,讓執意要資訊部門開發的使用者知難而退,下次提出系統開發需求時,就會更為謹慎,使用者也會更清楚資訊部門的作業模式,雙方的默契也會更契合。

劉環嘉表示,雖然評估與實驗階段看似繁瑣,不過可以找出對於公司最有幫助的效益,也可以降低資訊人力浪費的機會,正式上線之後,資訊部門也會定期追蹤,透過量化的指標來評估系統是否發揮預期功效,像是電子表單簽核系統就是一例,以每年1萬份的使用量逐步成長。

最看重資訊人員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因為多數系統都是資訊部門自行開發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評估作業,和使用者反覆溝通,所以,劉環嘉對於資訊部門的管理,最看重的就是資訊同仁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劉環嘉表示,IT技能只是資訊人員的基本功,要能夠把事情完成,最重要的還是和使用者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

為了培養資訊人員的溝通能力,劉環嘉採取母雞帶小雞的作法,新進同仁初期每個專案都會由較為資深的同仁陪同,一起和使用者討論,事後也會檢討和使用者的溝通措辭或是方式,有無可以修正的地方,讓他們累積經驗,日後才能獨當一面。

這樣的過程中,劉環嘉僅告誡資訊部門員工,千萬不要輕易承諾使用者額外需求,他表示,並非資訊部門要推卸責任,只是資訊部門人力有限,各有各的業務要進行,若是其中一位資訊人員逞口舌之快,承諾了使用者的需求,就會增加其他同仁的工作壓力,而且,若是使用者的需求無法如期達成,勢必會對資訊部門產生不信任感,這樣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劉環嘉希望資訊同仁要經過三思或是和主管討論後,確認需求確實可以帶來效益,再回覆使用者。

由劉環嘉自行摸索出的系統開發模式,不僅幫助協鴻工業建構完善的基礎設施,劉環嘉更表示,其中有幾套系統,可說是工具機產業中的創舉。花了5年時間,前後約超過50人投入開發的智能報價系統就是其中一例。


協鴻工業總經理室資訊管理組課長劉環嘉表示,分階段開發合適系統才能助企業成長,就好像棒球比賽中連續安打取分才能贏得比賽。
劉環嘉表示,協鴻工業的產品有幾百種,業務部門的同仁很難將全數的產品型號熟記在心,而有了這套系統,業務部門就可根據系統內提供的資訊,快速選擇客戶所需的零件,處理複雜的訂單產品組合,從客戶報價至訂單完成,整個過程僅需3分鐘左右的時間。

而且,劉環嘉更表示,協鴻工業的產品,雖然產品型號相同,不過依據客戶選購的零件不同,內裝就大有差別,過往就曾發生,客戶想要客製化的需求是不符合產品設計邏輯,無法生產的,業務人員因業務繁忙,沒有仔細確認,就接受客戶訂單。

一直到了生產線時,才發現無法生產的問題,此時面臨的問題就相當棘手,必須取消訂單向客戶道歉,所以,為了幫助業務人員解決問題,智能報價系統設有防呆裝置,能有效地防止訂單誤接的情況產生。

而前後花了半年的時間開發,今年才剛上線的供應商電子下單平臺也是一例。劉環嘉表示,工具機產業的供應商相較其餘產業,IT資源較不足,所以,也較少有企業導入全套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不過,根據劉環嘉的觀察,協鴻工業的採購人員,每個月都需要發出超過1千張的採購單,假設每張採購單若是要耗費4分鐘的時間處理,總共就要花將近3天的時間才能處理完畢,更何況,還曾經發生錯帳的情況,對於雙方來說,都相當困擾。

所以,透過這套系統能夠免除上述的問題,而且,劉環嘉表示,這套供應商電子下單平臺,設計介面清楚易用,供應商只要在系統上線前,來參加大約1個小時的說明會,回去後就會使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學習,也算是協鴻少數幾套上線後一次到位的系統。

安打型團隊,按部就班地打造出幫助企業成長的好系統
劉環嘉表示,資訊部門會觀察協鴻內部的作業流程,在適當的時間主動出擊,分階段開發合適的系統,幫助協鴻成長,並不會貿然投入大量人力,就好像棒球比賽中的安打型球隊,不會力求全壘打,而是透過連續安打取分,最終獲得比賽勝利。

劉環嘉就觀察到,因為協鴻的客戶遍及全球65個國家,產品多數外銷,主管們需要立即得處理電子郵件,以免因為時差的關係,造成一封郵件往返得需要花3天時間,在講求速度的年代,客戶的訂單很有可能就被其他人搶走。

所以在3年前,劉環嘉就導入了行動裝置收發電子郵件的服務,除了讓主管們的行動裝置可收發信件、簽核表單,即時處理業務之外,工廠的作業員也配有平板,就不需要至最近的電腦才能夠輸入物料,也可以即時的回報異常狀況,提升生產流程的作業效率。劉環嘉按部就班地打造協鴻工業的資訊化建設,可說是協鴻工業最重要的資訊推手,對於未來的發展,他也有了一套完整的規畫。

劉環嘉表示,一臺工具機造價不菲,通常都要數百萬臺幣以上,這也代表著,採購的客戶一定是看好長期的利益,才會下訂單,所以,工具機產業的獲利因素,和全球經濟景氣密不可分。

但在如今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工具機的利潤會越來越低,客戶要求的交期縮短,為了協助鴻脫穎而出,爭取到更多的訂單,劉環嘉預計升級主要核心系統的功能,如ERP、PLM等,加深應用範圍,能夠讓協鴻的同仁們更精準掌控物料庫存、生產進度管理等。接著,再結合商業智慧BI應用,快速產出決策分析資訊,讓主管們能夠更即時的反應,提升協鴻工業的競爭力。文⊙張景皓

公司簡介

協鴻工業
● 地址:臺中市西屯區工業區6路6號
● 成立時間:1965年7月
● 主要業務:立式加工中心機、龍門加工中心機、五軸加工中心機、臥式加工中心機、五面加工中心機
● 員工數:300人
● 年營收:45億元
● 董事長:陳建智
● 總經理:葉新華
分享至PLURK 噗浪 分享至FACEBOOK 臉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