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小檔案-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曾志仁
● 學歷: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婦科癌症研究員 ● 經歷: 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服務25年,擔任婦女癌症主治醫師。也曾在衛生署全國電子病歷委員會、全國醫療數位化委員會等擔任委員。現任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婦科主任、婦癌腫瘤專科醫師,以及臺灣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
以前,每家醫院的病歷資料無法互通。即使病人帶齊了前一家醫院的病歷影印本,到另一家醫院看病時,還是得重新抽血檢查,而且因為病歷欄位和格式的不一致,第2家醫院的護士還得手動輸入病歷影本上的資料到系統中。
但是,自從衛生署制定了電子病歷標準規章之後,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現在,病人只要帶著健保卡,就能在任何使用電子病歷的醫院,調出自己在其他醫院的病歷。等到全臺灣的醫院都導入電子病歷以後,就算到無法抽血檢查的小診所看病,也不用擔心查不到曾在大醫院的醫療記錄,不但方便又更安全,醫療也更有保障。
實現這套電子病歷夢想的舵手,正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
醫師出身,跨入醫療資訊領域 |
婦科癌症專業出身的曾志仁,在長庚醫院服務25年,除了擔任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服務於臺灣女性癌症協會外,更主導長庚醫院的資訊化與電子病歷規畫,帶領長庚醫院成為臺灣第一個做到無紙化的醫院。
曾志仁會從醫療專業跨入醫院資訊系統,背後可有1段故事。
玩電腦一直都是曾志仁的興趣,20幾年前,他買了人生中第一臺筆記型電腦,但拿到這臺筆電的第一件事,曾志仁不是興奮地打開電源使用,反而把注意力轉向電腦的背蓋,立刻開始拆解、研究電腦內部構造。結果這臺筆電都還來不及用,就因為裝不回去而報廢。
後來,在曾志仁擔任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時,約是臺灣剛開始出現網際網路和網站的時期,他就在網路上架設了一個「國家網路醫院」網站,是臺灣第一個網路醫院,就由曾志仁擔任院長。這個國家網路醫院成立1年,曾志仁說,就有6百萬人次的瀏覽數量。
看到曾志仁在資訊領域的成就,當時王永慶就對曾志仁說,與其在外經營網路醫院,不如幫長庚醫院進行資訊化。因此,曾志仁就從這個時候,負責長庚醫療體系的資訊架構,從系統建置、病歷電子化,做到無紙化醫院。
幾年前馬英九接任總統時,曾志仁受到當時衛生署署長邀請,進入衛生署負責制定全臺灣醫院的電子病歷標準。
當時衛生署內各參事、科長分散,曾志仁就認為,如果沒有一個完整的組織來帶動全臺電子病歷,是無法成功的。因此,進入衛生署第一件事,就是成立了電子病歷委員會,除一般政府官員外,也網羅各地的醫師、護士、藥師、醫管人員等專家,並且,各家醫院也得派代表參加,為全臺灣醫院電子病歷發展打下基礎。
當委員會各成員都有電子病歷標準的共識後,曾志仁就帶頭著手訂定門診、住院等病歷標準,也就是制定標準病歷格式。
訂出統一標準後,就是要求各醫院依這套標準來執行,由衛生署發補助金鼓勵遵行這套電子病歷規章的醫院,而沒做的醫院也有一點小懲罰,例如定期的醫院評鑑扣分等。這樣的推行方式,有獎勵也有處罰,就像「有棍子也要有糖果」一樣,曾志仁說。
卸下衛生署職位後,曾志仁回到長庚工作,而在王永慶過世後,他就到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資訊化改造。
要大幅改造醫院資訊系統,得先獲得足夠份量的管理職位 曾志仁剛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時候,內部資訊架構還是孤島式系統,也就是院內各系統都像座孤島般,無法連通其他系統,例如門診醫師在門診系統內寫完了基本病歷,但等到病人要住院時,醫師還得在住院系統內重抄一遍。
曾志仁表示,這些無法連通的系統就像醫院的包袱般,只因為過去不同領導者買了不同系統,而接續的管理者雖然有不同管理方針,卻因為考慮已經花在這些系統的錢不能浪費,就繼續採用,導致累積多年後,院內各系統雜亂不通,增加醫護人員的作業負擔。
因此,接下改造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任務的曾志仁,第一個要求就是給他相應的管理職位:副院長。曾志仁說,如果是由資訊室主任,這樣的職位來進行院內系統大幅汰換,一定管不動其他的單位,因此,他認為要把這個任務做好,就得先得到一定份量的職位,才有地位與聲音管得動其他部門。
有了管理權力後,曾志仁先把系統不通的問題擺一邊,先制訂院內電子病歷標準,不僅字型大小、格式、介面長寬高,甚至連介面顏色風格也都統一。
曾志仁表示,當病歷有了標準後,醫護人員在填病歷時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思考填單的方式,只要照著規定走即可,「就像秦始皇過去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的時候,也是先訂出車輛行走軌道的寬度,才來造車。」他認為,「這就是按部就班,就是方法,而醫院的管理一定要有方法才會成功。」
制訂院內統一的病歷標準後,曾志仁就開始著手逐步裁撤舊有的系統,總共花了2年,把一個又一個的院內系統用統一的標準重新開發,讓各個系統互通,擺脫過去不同廠商系統不互通的麻煩。
現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部各個醫療系統,例如門診、住院、醫療影像等系統,都採同一系統架構,就能快速互通資料,減少了相當多的醫護人員在各個系統間輸入同一份資料的作業時間。
病歷也能是病人的圖文日記 |
制訂完病歷標準後,曾志仁還著手另一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電子病歷特色:圖文介面。
過去的病歷都以文字為主,內容不外乎是醫生以英文寫下病人的症狀和施行的藥物等,但是這樣的病歷對一般人來說,常有生硬、艱深的印象。
但是曾志仁想打破這樣的印象,他就開始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開刀房架設照相攝影機,以隨時記錄下醫師開刀的各步驟影像。曾志仁更自己發明影像轉換器,透過USB接頭或藍芽傳輸,一般醫師隨手用手機或相機拍的影像,就能傳輸到醫院內的影像系統內。甚至連各種藥物的膠囊、藥錠,也拍下對應的相片。
接著,就是把這些多元的影像都放到病人的病歷中。舉例來說,病人開刀切除肝臟腫瘤,在病歷上會有好幾張照片,從開刀前的肚子腫大、醫師畫下第一刀露出病人內臟,到切除腫瘤、腫瘤取出放在手術臺等影像,都會附在病歷上。並且,術後復原時病人服用的各項藥物,除藥物名外,也都有實際照片來標示。
「貼近民眾」,就是曾志仁想要透過圖文病歷傳達的,「病歷也能變得像幫病人寫日記般,這樣一來,一般民眾才不會認為醫療專業是件遙不可及的事。」他說。
而圖文病歷實施後,曾志仁表示,醫生與病人間的醫病溝通變得更好,例如罹患白內障的老人需要開刀,在過去只能靠醫生以口頭解釋病情與開刀過程,但現在,醫生可以透過圖片來跟年長病患溝通,減輕他們對病情與開刀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
下一步,曾志仁正著手病歷圖文GIS化。GIS通常用於地理資訊應用上,透過地形、地勢、氣溫等地理示意圖一層一層往上疊起的方式,顯示資訊。而曾志仁的GIS圖文病歷就是透過資訊層疊的方式,把病歷化為可依時間排序的歷程圖。
橫軸為時間,各個時間點上可以層疊加上病人的各項資訊,例如以黃色區塊標示發燒時間,紫色區塊則是化療的時間等,各個區塊除了標上用藥名稱外,還能加入醫生講解病情時的錄音檔案。
圖像、聲音、影像等多媒體元素都加到病歷中,就是曾志仁目前著手的電子病歷版本,他希望能透過科技,讓病歷能更動態地反映治療事實,不像過去只能以文字記錄。
醫療加資訊雙專長,凡事從使用者面出發 醫療出身的曾志仁,靠著對電腦的興趣,踏入醫療資訊系統領域,一路走來,他已具備能力領導1間醫院的資訊改革、制訂臺灣電子病歷標準、擔任衛生署顧問,現在甚至往中國發展,擔任中國電子病歷計畫的顧問,幫助中國建置官方電子病歷。
上述這些成就,部分原因就來自曾志仁的創新與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堅持。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認為,看事情應考慮長遠發展,並且不能只以自己的角度,要用所有人的角度看事情,才能全面。 |
以曾志仁自己當醫生的經驗,他過去使用醫院系統時常覺得IT系統太複雜也不好用,也有很多不必要的功能。他以Office文書處理軟體為例,Office是工程師寫出來的軟體,但是曾志仁說,一般人真正使用的功能可能不到整套軟體的2分之1,「使用者想用的軟體應該是簡單、直覺」。
因此,當上資訊主管後,曾志仁秉持「使用者主導」和「簡單」兩個原則來設計院內系統,直接告訴IT人員需要哪些功能,哪些是不用做的,因為對曾志仁來說,軟體必須精簡扼要、流暢性好,才能真正實用。
又例如設計院內軟體介面時,曾志仁也會考慮到較年長醫師的使用情境,直接告訴工程師字體不能太小,一定得用14或16號字,並且院內電腦螢幕也不能設定太亮,得是正常亮度的30%,避免光線太亮讓醫師眼睛看久會不舒服。
這就是兼具醫療背景的曾志仁踏入資訊領域的不同視野,他會從不同角度來看事情,例如設計醫師專用的系統時,會考慮到醫師使用的功能、情境、身體負荷等因素,就像他設計圖文電子病歷時,也考慮到病人看病歷的心情一樣。「看事情必須走遠一點來看,考慮長遠發展,並且不能只以自己的角度,要用所有人的角度看事情,才能全面。」曾志仁說。
一個婦產科醫師擔任醫院的CIO,看似獨特,但其實能為僵化的資訊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就像曾志仁說的:「一個懂電腦的人不懂醫療,寫出來的東西一定不好用;懂醫療的人不懂電腦,也不知道怎麼指導程式人員寫系統。一定要兼具醫療、資訊雙專長的人來做醫療資訊化,才會成功。」文⊙楊晨欣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簡介 |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地址: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一段110號 ● 成立時間:1966年 ● 員工數:2,200人 ● 董事長:周明仁 ● 院長:呂克恒
資訊部門檔案 ● 資訊部門主管職稱:副院長 ● 資訊部門主管姓名:曾志仁 ● 資訊部門人數:27人
IT部門大事紀: ● 1986年:建置PACS與RIS系統 ● 1990~1992年:建置HIS系統 ● 1993~1998年:HIS、PHIS、EIS、LIS系統建置完成 ● 1999~2002年:OPIS、AMIS系統建置完成 ● 2002~2006年:開發新版HIS、PACS、RIS系統 ● 2007年~2009年:開發新版CIS、FIS、EIS系統 ● 2010年:通過驗證-資訊安全管理制度(ISO27001:2005) ● 2010年:完成醫療雲 |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